Workflow
小米YU7,能否成为雷军的高调反击之作?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发布新车型YU7,旨在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实力和安全性能,重塑公众信任并应对产能挑战,以延续SU7的成功并构建品牌护城河 [1][11][12] 产品实力与技术特点 - 小米YU7定位为“豪华高性能SUV”,并非SU7的简单拉高版,而是基于SU7重新设计,延续家族设计语言 [3] - 车辆外观注重科技感与运动感,车长4999mm,轴距3000mm,采用溜背造型以提升续航和运动姿态 [3] - 全车进行40处风阻优化设计,包含10组贯穿式风道和19个风口,风阻系数低至0.245Cd,以提升续航里程 [4] - 提供三款车型:标准版(单电机后驱,续航835km)、Pro版(双电机四驱,续航770km)、Max版(双电机四驱,续航760km) [4] - Max版本动力性能强劲,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508kW(690马力),零百加速3.23秒,最高车速253km/h [4] - 座舱搭载由三块Mini LED屏幕组合而成的1.1米超宽天际屏全景显示,可根据不同场景智能适配显示内容 [5] 安全性能与信任重建 - 针对此前SU7的高速爆燃事故,公司高度重视汽车安全与质量,旨在成为最安全的车 [7] - YU7车身结构升级,在底部增加1500MPa防刮底横梁,以降低石子刮坏电池包的概率 [7] - 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强度达2200MPa的热成型钢材,并借鉴防滚架设计理念嵌入A柱与B柱,通过了50余项碰撞测试 [7] - 辅助驾驶系统全系标配,包括算力700TOPS的英伟达Thor计算平台,以及1个激光雷达、1个4D毫米波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和12颗超声波雷达的传感器组合 [8] - 面向车主推出精英驾驶高阶培训课程,包含加速制动、紧急变线等科目,旨在从理论到实践提升驾驶操控能力和安全性 [8] 产能状况与挑战 - 小米汽车4月交付超28,000辆新车,SU7系列累计交付达25.8万辆 [10] - 当前产能供不应求,SU7系列提车周期为36-49周(约9-12个月),SU7 Ultra提车周期为23-26周(约6-7个月) [10] - 工厂二期于去年动工,并于今年4月15日完成验收,计划7、8月正式投产,届时年产能将提升至30万辆 [10] - YU7上市后,公司需在SU7现有订单与YU7新增需求间分配产能,面临巨大的产能挑战 [10] 行业背景与战略定位 - 行业处于“技术大变革、产品大变型、市场大变局”阶段,汽车产品属性从耐用件转向高频迭代的时尚品 [3] - 公司通过“人车家全生态”战略构建差异化壁垒,YU7的发布是其在汽车战场上延续爆品神话和构建体系化能力的关键举措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