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个机器人格斗冠军诞生,它们对打、闪避背后意味着什么?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 - 5月25日浙江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竞技赛,宇树G1作为唯一参赛机型诞生史上首个机器人格斗冠军,四支宇树旗下机器人队同台竞技 [2] - 比赛分为表演赛(秀动作)和竞技赛(三回合制,每回合2分钟),规则包括有效击打头部/躯干、倒地扣分、超时未起身判负,最终黑队战胜绿队夺冠 [3] - 赛事标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阶段,从马拉松转向对抗性更强的格斗,考验稳定性、抗冲击性、机体刚性和重心控制能力 [2][12] 宇树G1机器人技术细节 - G1售价9.9万起,配置23-43个关节电机,具备AI模仿/强化学习能力及力控灵巧手,支持力位混合控制实现精准操作 [5] - 针对格斗特别优化:增加2个手腕自由度提升招式灵活性(勾拳/摆拳等),模拟撞击训练增强抗干扰能力,倾斜状态自动调整姿态 [7] - 动力系统关键指标:髋关节踢腿扭矩最大,膝关节承受蹲起/勾拳压力,肩关节瞬时扭矩在快速出拳时达峰值 [10] 行业技术突破方向 - 格斗动作采集自职业选手数据训练AI模型,企业需持续优化算法(如毫秒级多关节控制)和改进硬件(关节强度/骨骼稳定性) [5][10] - 操控模式对比:比赛采用手柄(精准/易上手),AI语音存在延迟,体感操控系统已开发待应用 [11] - 行业效应:竞技倒逼技术进步(如春晚后4个月发布8条炫技视频),失败案例推动标准制定及产业链完善 [12] 未来赛事规划 - 深圳众擎机器人与英雄体育联合宣布2025年12月举办"机甲拳王"赛事,测试类人运动/对抗性/实时智能能力 [11] - 技术测试方向:融合竞技体育与复杂环境适应性评估,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