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馅饼还是陷阱,高收益理财防骗技巧需知道

2025年4月,客户李女士致电兴业银行某网点,要求提前支取其在该行定期存款的全部金额,共计150万 元人民币。在电话中,当客户经理了解取款用途时,李女士的回答显得含糊且矛盾,先是说用于购房, 后又改口称是为了投资。这种不一致的回应引起了客户经理的警觉。尽管客户经理多次提醒和劝说,李 女士仍然坚持要到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不久,李女士到达网点,坚持要求提取全部定期存款,以参与一项据称由某投资公司发起的"内部高收 益理财项目"。该项目声称能提供月息高达6%的回报,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理财经理与客户的沟通 中,客户逐渐展现出对该项目的过度信任和模糊认知。理财经理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李女士深入了解投 资项目,同时发现该项目信息不透明,承诺的收益异常高,且未经过相关资质备案。 在理财经理的耐心劝说下,李女士逐渐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但依旧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网点 迅速启动了警银联动机制,通知了属地派出所。警官到场后进一步核实了项目信息,确认该项目存在诈 骗嫌疑,并现场对李女士进行了防诈骗教育。最终,李女士放弃了投资计划,避免了潜在的重大经济损 失。 保护隐私守底线: 绝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