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格斗赛,还得靠人类遥控指挥?
机器人机器人(SZ:300024) 虎嗅·2025-05-28 10:22

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展现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平衡能力等方面的新突破 [2] - 比赛采用积分制,分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1分腿部3分,倒地扣5分8秒内无法起身扣10分 [5] - 宇树G1人形机器人参赛,身高1.3米体重35公斤,拥有29个自由度,动作流畅度与灵活性较高 [5] 遥控与非遥控技术对比 - 当前比赛以人操控手柄的遥控技术为主,考验算法和操控者反应力 [3] - 遥控技术是让人的大脑控制机器人的小脑,而非遥控需要搞定大脑,涉及视觉识别、状态定位及参赛策略等 [3] - 行业整体看复杂场景下的非遥控技术还需等待5年以上,研发技术和时间成本是主要压力 [4] 机器人性能与材料 - "鲁棒性"成为衡量性能核心指标,指机器人在环境扰动等情况下能精准处理多关节协同运动,实现毫秒级响应 [6] - 机器人采用碳纤维骨架与铝合金材料减轻重量保障结构强度,关节使用高扭矩密度电机与精密减速器支持爆发性动作 [9] - 足底六维力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压力检测维持动态调整步态,脊柱与仿生结构利用刚柔耦合设计吸收冲击力 [9] 非遥控技术挑战 - 实时感知与决策算法能力不足是非遥控技术核心难点,需具备实时环境感知、意图识别和动态决策能力 [11] - 硬件上需更高算力边缘计算芯片和冗余传感器网络,AI芯片模块占控制系统成本大头,六维力传感器高成本阻碍规模化应用 [13] - 动态平衡控制需协调全身关节力矩与地面反作用力,现有算法对极端干扰鲁棒性不足 [13] 技术发展预期 - 未来3至5年机器人有望实现独立行走、奔跑等基础非遥控技术,但复杂场景完全自主控制需更长时间 [14]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国首个无需遥控的Raydiculous-1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处理跨场景任务特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