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出售与债务危机 - 万达集团以500亿元出售48座核心万达广场 创中国商业地产单笔交易规模新纪录 [1][2]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116亿元 年内到期有息负债达400亿元 资金缺口284亿元 [2] - 因珠海万达商管港股上市对赌失败 22家机构追讨300亿元股权赎回款及40亿元利息 叠加其他合作方债务追讨 流动性几乎枯竭 [2] - 截至2024年6月末 万达商管合并口径有息负债1375.61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短期债务占比21.99% 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16亿元 [3] - 交易资金安排:太盟投资注资50亿元认购基金次级份额 国有大行银团提供300亿元贷款 剩余150亿元通过夹层融资完成 [3] 轻资产转型战略 - 自2015年提出轻资产战略以来 已累计出售超过80座万达广场 轻资产项目占比从2017年不足20%跃升至2025年60%以上 [4] - 保留运营权并通过"输出品牌+运营管理+租金分成"模式获取收益 包括每年2-3亿元冠名费 3%-5%租金收入作为基础管理费 20%-30%超额利润分成 [4] - 2024年轻资产管理费收入达89亿元 较四年前增长3倍 利润率35% 显著高于传统重资产模式10%-15% [5] - 通过将2400亿元表内负债转化为表外管理费收入 资产负债率从82%降至65.2% [5] - 2024年全国商业地产租金普遍下滑 但万达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5.7%租金收入增长 [5] 接盘方资本布局 - 接盘方包括太盟投资、腾讯控股、京东潘达、高和丰德、阳光人寿 形成"私募+互联网+险资"组合 [8] - 太盟投资负责整合银团贷款和夹层融资 构建"次级+优先级"结构化投资体系 计划通过REITs在3-5年内退出 [8] - 腾讯和京东战略意图明确:腾讯希望将万达广场转化为"线下流量+线上交易"场景 京东计划整合即时零售和物流打造"分钟达"服务网络 [9] - 阳光人寿等险资机构看重核心地段商业地产5.5%-6.5%租金收益率 2023年以来已累计接手万达出售的24座广场 占总量近30% [10] 行业趋势与挑战 - 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3.5% 商业地产空置率攀升至18.7%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11] - 轻资产模式契合商业地产"去地产化"趋势 与国际领先的西蒙地产、凯德集团定位接近 2024年管理费收入利润率35%接近凯德水平 [12] - 运营能力面临考验:2024年租金收入增速5.7%低于华润万象生活8.2%和龙湖天街7.5% [13] - 资产质量问题凸显 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资产面临出租率波动风险 [13] - 行业竞争加剧 华润、万科通过发行REITs盘活存量 印力、凯德等外资加速扩张 [13]
王健林 “卖卖卖” 背后的万达命运:轻资产革命与债务困局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