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变动与团队建设 - 前一汽南京研究院CTO陈光加入小米汽车,出任辅助驾驶感知负责人,向叶航军汇报,原感知负责人蔡锐转至机器人部门 [1] - 陈光曾领导一汽红旗第三代L4级Robotaxi研发,拥有百度Apollo美国研发中心感知系统技术负责人经历,发表多篇CVPR论文 [1] - 小米辅助驾驶团队分为"端到端"算法与功能、技术预研两大组,陈光将推进"端到端"功能落地 [1] - 公司辅助驾驶团队规模已达1200人,近年引入前图森CTO王乃岩、Wayve原主任科学家陈龙等高端人才 [2][3]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2月全量推送基于300万Clips训练的"端到端"辅助驾驶功能,计划升级至1000万Clips版本 [2] - "端到端"方案整合感知、预测、规划控制为统一深度学习模型,组织架构设感知与规控两个模型团队 [1] - 技术预研包括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由陈龙负责,研发进度与理想汽车相近 [2] - 2023年6月推出基于规则的城市NOA方案,2024年2月切换至"端到端"方案,但用户体验距行业第一梯队仍有差距 [4] 产品与市场策略 - 第二款车型YU7全系标配4nm制程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1个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等硬件 [5] - 公司试图通过硬件标配缓解辅助驾驶安全信任危机,该危机源于3月SU7高速事故导致三人死亡事件 [5] - 内部加紧开发下一代VLA辅助驾驶方案,目标年内推出,以缩短追赶行业的时间 [5] 行业动态与挑战 - 理想汽车经历多次路线切换("端到端"、VLA大模型)和组织调整才取得阶段性成果,反映技术迭代复杂性 [4] - 行业从基于规则的方案转向特斯拉FSD引领的"端到端"方案,因前者应对复杂城市道路存在能力天花板 [4] - 辅助驾驶量产需循序渐进工程积累,如理想CEO李想所言"无法直接吃第十个包子" [4]
小米辅助驾驶再迎大将,前一汽南京CTO陈光加入|36氪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