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已提前完成2025年全年销售目标,累计销售超2000台机器人,合同销售额过亿元[1][13] - 5月中旬销量突破千台后,生态大会又新增1000多台订单,新增订单额5000多万元[12] - 主要销售型号为身高1.2米的人形机器人N2,最初售价3.99万元,现已小幅涨价[32][33] - 公司正在建设多地生产基地,包括北京昌平3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和长三角产线[11] 融资与估值情况 - 已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英诺天使基金等多家机构[1] - 目前有两轮融资正在交割(A++轮和Pre-B轮),融资规模约数亿元[30] - 最新一轮融资估值约20亿元,低于赛道内部分"独角兽"公司[2][22] - 创始人认为估值应与业务进展匹配,警惕盲目冲高估值[22][29] 营销与渠道建设 - 通过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获得意外流量,带动销量快速提升[5][7] - 已签约多家代理商,生态大会吸引100多家代理商参与[7][8] - 计划通过竞技体育赛事持续获取曝光,未来可能自办比赛[3][4] - 商业化策略为"展示炫酷技能→吸引流量→签约代理商→实现变现"[10][1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产品线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和仿生人头机器人[1] - 正在推进上肢操作能力的数据采集计划,开发低成本采集设备[36] - 对具身智能模型持谨慎态度,认同"敢为天下后"的策略[37] - 产品可提供交互功能选配,但标配版暂不包含[35] 团队与人才管理 - 创始团队背景相对普通,依靠Demo吸引初期投资[1][20] - 招聘注重志同道合,避免高薪挖角,员工来自航天、家电等多行业[25][27] - 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课程提升管理能力,聘请商业化顾问[18] - 团队稳定性较高,虽存在被挖角风险但流失率可控[28] 行业竞争与市场趋势 - 当前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景为商演、展厅讲解等展示性环节[3] - 行业存在估值泡沫现象,部分公司获得高估值但产品未成型[22][23] - 具身智能领域用人成本非理性上涨,反映部分公司资金使用不当[24] - 预计文娱商演市场需求将从过热回归理性,但不会完全消失[32]
清华博士辍学造人形机器人:销售额已过亿,不想做短期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