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模与前景 - 2040年中国AIEV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3万亿元,其中工业领域近2.3万亿元,商业服务领域超5000亿元,家庭生活领域接近1700亿元 [1][20][22] - 2025-2030年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场景,2031-2035年布局商业服务场景,2035年后进入家庭生活场景 [20] -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达63%,2024年推出35款人形机器人,占全球三分之二 [1] 技术驱动与产业融合 - 生成式AI和大模型技术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崛起,提升人机交互能力至初级智能化阶段 [1][3] - AIEV产业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与人形机器人技术高度同源,感知定位、决策规划和执行层软硬件复用性强 [7][9][11] - AIEV厂商(如特斯拉、小鹏、蔚来、华为)通过技术迁移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同时反哺汽车智能化升级 [4][10][11] 产业链布局与竞争格局 - AIEV产业链已覆盖人形机器人上游和中游关键环节,包括传感器、智能化方案、执行器、动力电池及车联网 [14][16] - 创业公司主导当前产业,科技大厂和车企采取"双轨并行"策略(投资+自研),未来将形成复杂竞争格局 [18] -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科技中心城市涌现代表性厂商,未来可能形成设计创新、智能制造、产业转移的区域分布 [18] 政策与商业化进展 - 2023年工信部计划2025年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将其打造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1] - 中国企业过去五年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技术积累推动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1][3] - 人形机器人已能执行搬运、安装、打包等简单任务,为工业场景落地奠定基础 [3]
中国AIEV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洞察报告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