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厂商AI布局升级 - 腾讯发布混元游戏视觉生成平台 该平台并非简单AI画图工具 而是覆盖概念设计/草图渲染/3D建模的全流程生产系统 设计师输入文本或手绘草图即可生成体系化视觉资产 甚至直接输出360度动态演示 [2] - 网易通过AI辅助叙事工具缩短《燕云十六声》剧情制作周期 三七互娱已构建以AI能力底座为核心的智能化产品架构 并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中明确提及 [2] - 腾讯将AI能力输出到外部 混元游戏目前处于免费申请体验阶段 未来商业化路径及行业影响尚待观察 [2] 游戏美术生产痛点与解决方案 - 行业痛点包括头部厂商多工具切换效率低下 中小团队面临外包质量不稳定和AI生成"大模型幻觉"问题 修改成本甚至高于重画 [3] - 混元游戏通过腾讯积累的美术方法论训练AI 使模型能精准理解专业标准和风格要求 支持二次元/写实/像素等多种风格 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可直接开发的美术资源 将传统数周的三视图制作周期大幅缩短 [3] - 腾讯集团高管指出生成式AI已跨过"可用性"门槛 未来需在交互体验/执行能力/内容准确性/落地成本等方面升级 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 [4] 中小开发者市场机遇 - 混元游戏为独立游戏团队提供替代高价外包和自学绘画的方案 可快速将创意转化为小样素材或商用3D模型 [5] - 未来可能嵌入腾讯云服务解决方案 形成"技术+算力+行业经验"打包产品 成为游戏行业全栈能力提供者 [5] AI与创意设计的协同关系 - 行业对AI接受度存在分歧 乐观派认为将改变开发流程 保守派坚持核心创意需人工完成 [6] - 腾讯强调AI定位为美术设计师助手 通过实时画布工具和角色概念设计管线 让设计师专注创意构思 AI处理重复性工作 如实时细化草图/生成多视图参考等 [6] - AI应用推动美术设计师角色向更高价值创意层面升级 但对创意把控能力要求提升 [7] 技术挑战与集团战略 - 当前AI生成内容面临实时性人工介入限制和规模化生产质量稳定性两大瓶颈 逻辑冲突率和风格一致性问题待解 [7] - 腾讯2023年资本开支达历史最高767亿元 2025年将继续增加研发投入 加速自研模型和AI应用开发 一季度员工总数同比增长4000余人至近11万人 [8] - 腾讯云与混元游戏的联动是重点方向 模型能力将集成到游戏解决方案中 降低AI技术运用门槛 长期目标是构建AIGC全流程生产引擎 [9]
“游戏行业苦美术生产久矣” 混元大模型剑指 “技术水电煤” 腾讯AI能否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