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摘牌趋势 - 渤海期货于6月4日通过终止新三板挂牌决议,挂牌八年后退市,理由为"基于自身发展规划"[2] - 2024年4月金元期货、福能期货相继摘牌,同样以发展规划为由,而创元期货选择冲刺A股IPO[2] - 新三板因流动性差、融资受限、信息披露宽松,虽曾是中小期货公司融资便捷通道,但实际效果未达预期[2] 摘牌背后的成本考量 - 新三板企业需承担持续督导、年报审计等显性成本,以及决策流程冗长带来的沟通与时间成本[3] - 显性成本包括支付给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及股转系统的服务费用,显著抬高经营成本[3] 渤海期货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波动明显:2020-2024年分别为21 99亿元、23 81亿元、19 73亿元、28 24亿元、23 21亿元,缺乏持续增长动力[4] - 净利润大幅波动:2020年亏损0 54亿元,2021年盈利0 48亿元,2022年缩水至0 10亿元,2023年回升至0 17亿元,2024年再度亏损0 29亿元[7] - 2024年全国53家主要期货公司仅6家亏损,渤海期货位列其中,盈利能力显著落后同业[7] 盈利结构脆弱性分析 - 2024年手续费净收入0 5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利息净收入0 43亿元(+37 70%),投资收益2 77亿元(2023年仅0 2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 43亿元[10] - 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拖累:其他业务收入20 87亿元(占比90%)同比下降23%,成本降幅19%,导致营业利润转负(-0 07亿元 vs 2023年0 24亿元)[10] - 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2020年80%升至2022年88 92%,2023-2024年维持88%左右,自有资本缓冲空间有限[10] 经营周转与风险暴露 - 存货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3 08亿元→2023年2 13亿元→2024年3 37亿元,周转率从2021年22 57次降至2024年8 46次,变现能力恶化[12] - 应收账款维持低位(数百万元),但库存扩张与风险管理收入下滑形成风险共振,持仓时间拉大市场风险敞口[12] 监管处罚与集团协同 - 2024年10月因孙公司操纵焦炭、焦煤合约被证监会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019 76万元并加处罚款,三名责任人合计罚款50万元[14] - 母公司东北证券2024年营收65 05亿元、归母净利润8 74亿元,期货牌照战略价值未充分释放,需强化衍生品业务协同[14]
盈亏线挣扎、大额罚单压顶,东北证券子公司渤海期货告别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