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年后,还会不会再出现一款超级现象级的社交产品?
Meta PlatformsMeta Platforms(US:META) 36氪·2025-06-06 17:49

社交产品发展历程 - Facebook早期以15万注册用户起步 2004年获得首笔50万美元融资 次年再获1270万美元融资 通过验证用户粘性(超半数日活)和校园扩张速度(哈佛3/4学生使用)实现信念飞跃[1][6] - 人人网因产品迭代滞后和会员收费策略失误被微信取代 与Facebook差异在于未能持续满足用户需求[7] - 近10年鲜有社交产品能达到Facebook体量 当前创业需解决更具体痛点而非简单复制模式[7][9] 陌生人社交市场现状 - 2025年4月海外非游应用收入榜中仅SUGO/Poppo Live/Chamet三款社交产品留存 且排名靠后 TikTok/BIGO LIVE等短视频占据主导[2][4] - 2021年短剧因流量补贴和资本青睐崛起 回报率达50% 3-4年内发展为重要流量变现渠道[5] - 陌陌探探等老牌产品数据下滑源于未能适应00后社交形式变化 但人性底层需求(无聊/孤独/荷尔蒙)仍存[12][13] 社交产品创新逻辑 - 成功产品需塑造亚文化而非追逐表象需求 "搭子文化"本质是小众文化进入主流视野的体现[10] - 元宇宙和AI社交受限于技术鸿沟 当前产品难以满足用户幻想需求[12] - 类推法存在误导风险 如X技术成功案例不能直接套用于X2市场 需通过小规模测试验证独特环境[8][12] 用户群体差异 - 10后偏好小天才手表等专属设备 与80/90后选择iWatch的健康定位形成代际差异[13] - 高净值用户社交需求聚焦"空窗期"空虚感 而非表面圈层资源 产品设计需精准匹配该场景[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