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是什么?福莱新材首席科学家陈书厅认为是这两种能力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 2025年被定义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和产融结合将加速商业化进程 [1] - 行业面临交互能力不足等商业化障碍 提升感知与交互能力是实现大规模落地的关键 [1][5] - 柔性触觉传感器被称为"电子皮肤" 是实现人机自然交互和环境感知的核心部件 [1] 技术瓶颈与发展路径 - 算法是人形机器人底层场景应用的核心瓶颈 持续迭代可弥补硬件物理性能天花板 [6] - 训练数据严重不足 人形作为机器人形态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提高数据复用效率 [6] - 行业对技术方向存在争议 建议优先发展企业垂类应用以实现快速落地 [5] 市场现状与产品创新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对柔性触觉传感器需求达152.5万平方米 市场规模274亿元 [7] - 当前人形机器人以表演为主 需向物理实操阶段转型 灵巧手需具备人手级触觉功能 [7] - 福莱新材第二代柔性触觉传感器突破三维力检测 响应时间达毫秒级 支持定制化像素密度 [7][8] 产业链关键突破 - 新品融合多模态和剪切力感知 为复杂场景交互奠定基础 且具备低成本量产能力 [7] - 国内传感器在灵敏度、耐久性等关键性能上与国外存在差距 面临多重技术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