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非人形”路径迎资本大考!卧安机器人扭亏后闯关港股,海外市场依赖暗藏风险

公司商业化进展 - 卧安机器人2015年成立于深圳,由李泽湘孵化,专注于非人形机器人产品如指纹门锁机器人、窗帘机器人等,差异化布局避开人形机器人赛道[1] - 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75亿元、4.57亿元和6.1亿元,其中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产品收入占比从2.29亿元增至5.4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4.8%[2] - 公司2024年实现盈利,经调整利润从2022年亏损8360.5万元改善至2024年盈利110.7万元,成为少数盈利的机器人企业[3] 行业竞争格局 - 按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全球最大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市场份额达11.9%,且是唯一实现家庭场景全品类布局的企业[6] - 2025年国内机器人领域发生260起融资,人形机器人仅占67起,显示非人形赛道同样受资本关注[5] - 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2年2133亿元增至2024年2577亿元(CAGR 9.9%),预计2029年达4283亿元(2024-2029年CAGR 10.7%),渗透率将从25.8%提升至29.5%[6] 市场依赖与风险 - 公司95%收入依赖海外市场,其中日本市场占比57.7%(2024年),欧美市场合计贡献37.3%[7] - 中美关税博弈影响跨境业务,所有产品在中国生产后出口美国,需应对反倾销、出口管制等法规,2024年净汇兑亏损因日元贬值扩大至650万元[7][8] - 行业专家指出海外市场优势在于老龄化需求明确、竞争较弱,但需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技术创新应对关税风险[7][8] 产品与技术路线 - 产品聚焦场景化解决方案,包括指纹门锁机器人、AI网球机器人等,技术实现难度低于人形机器人,量产成本优势明显[1][5] - 行业对机器人形态存在分歧,部分专家认为AGI发展将推动形态多样化,但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应用前景更广[2] - 现有商业化成功案例多为非人形产品,如清洁家电、工业机器人等,公司产品因实用性强更易落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