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鹏G7踩在红线边缘,用算力包装L3

小鹏G7产品发布 - 小鹏G7正式开启预订,预售价23.58万元起,计划三季度上市,全国展车已陆续到店[2] - 定位为"全球首款L3级算力的AI汽车",首次搭载自研图灵AI芯片,配备与华为合作的"追光"全景抬头显示系统[2] - 车身尺寸4892×1925×1655mm,轴距2890mm,全系标配702km(CLTC)续航、800V平台、5C超充[2] - 采用DCC减振器与"太极液压套"组合,四座均支持加热/通风/按摩/电动调节,配备0-90°可调折叠桌板、15.6英寸中控屏、8英寸后排娱乐屏及2.18㎡全景天幕[2] - 推出Max与Ultra两个版本:Max版配双Orin-X芯片,Ultra版搭载三图灵AI芯片,算力更高[2] 技术参数争议 - 官方未公布电池类型(磷酸铁锂/三元锂)及电芯供应商信息[2] - "L3级算力"被定义为超过2000TOPS的AI算力水平,支持本地部署自研VLA与VLM模型[3] - 该标准为企业自定,缺乏行业共识与权威认证,存在监管边缘化风险[4] - 通过将"L3"移植到算力维度,规避对自动驾驶功能的直接表述[4][5] 营销策略分析 - 采用"AI汽车"等非标准术语进行技术包装,属于形容词更新而非实质突破[6] - 核心话术围绕AI/模型/算力展开,但回避电池类型、热泵配置、动力系统等实际使用信息[6] - 被指为"投机式表达",用未来感遮蔽现实配置,信息密度不等于信息完整度[6] - 用户需通过非官方渠道拼凑基础配置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