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恺英网络: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2025年6月)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对外担保管理制度旨在规范担保行为并防范风险,确保资产安全 [1] - 制度适用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包括为他人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的担保 [1][2] - 对外担保总额涵盖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与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之和 [2] 对外担保管理原则 - 对外担保实行统一管理,需经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方可签署担保文件 [4] - 担保遵循合法、审慎、互利、安全原则,需采取反担保等措施防范风险 [6][8] - 独立董事需在年报中对担保情况发表专项说明及独立意见 [9] 担保对象条件 - 担保对象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包括互保单位、重要业务关系单位及控股子公司等 [10] - 特殊情况下经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股东会批准可为不符合常规条件的对象担保 [11] - 董事会或股东会决策前需评估债务人资信状况及担保风险 [12] 担保审批程序 - 股东会为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权限审批担保事项 [17] - 董事会审批需经出席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及全体独立董事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18] - 特定情形如担保总额超净资产50%或单笔担保超净资产10%等需股东会审批 [19] 担保合同管理 - 担保需订立书面合同,内容需符合《担保法》《合同法》要求 [22][23] - 合同审查需确保条款合法合规,拒绝不合理风险条款 [24] - 仅董事长或授权人员可代表公司签署担保合同 [25] 担保后续管理 - 财务部门负责担保跟踪检查,定期分析被担保人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 [30][33] - 发现被担保人经营恶化或破产等情况需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33][34] - 担保债务到期展期需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28] 信息披露与责任 - 董事会秘书负责担保信息披露,需及时通报担保风险及违约情况 [41][42] - 违规担保或怠于履职造成损失的责任人需承担赔偿及处分 [48][49][50] - 制度由董事会制定并经股东会批准生效,解释权归董事会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