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国最强逆袭巨头:从杂货铺起家,穿越2次大战,单挑洛克菲勒
壳牌壳牌(US:SHEL) 搜狐财经·2025-06-16 12:31

公司发展历程 - 1833年伦敦犹太商人马库斯·塞缪尔创立贝壳工艺品小店"壳牌",后转型为跨国贸易巨头,涉及日本大米出口、煤炭垄断及国际债券发行[2][3] - 1890年小马库斯·塞缪尔发现巴库油田运输瓶颈,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签9年供油协议,成为俄国煤油唯一经销商[4][5][6] - 1892年壳牌突破标准石油垄断,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散装煤油,包装成本降低12%,1896年煤油利润达23万英镑(海鲜贸易11倍)[7][8][10][11] - 1898年壳牌在东南亚钻获首口自喷井,转向燃料油市场并推动英国海军"煤改油"[12][13] - 1907年与荷兰皇家石油合并成立皇家荷兰壳牌集团,荷兰方占60%股权并掌握管理权[17][18] 战略转型与危机应对 - 一战期间壳牌石油供应量增长300%,抢占墨西哥、委内瑞拉油田,保障盟军供应[20] - 大萧条时期关停30%低效炼油厂,与美孚分割市场,重点研发航空燃油技术[21] - 二战期间提供盟军80%高辛烷值航空燃油,全球份额逆势增至25%[21] - 1973年石油危机前预警油价暴涨,提前开发北海油田、布局天然气,油价从3美元飙至37美元时稳健运营[22][25] - 1986年油价崩盘后壳牌从行业第六跃居第二,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通过新兴市场布局实现年销售额1070亿美元[25][26] 核心竞争力 - 技术革新:1882年研发全球首艘散装煤油运输船"穆雷克斯号",装卸效率12小时[8] - 成本管控:镀锡铁皮包装比对手薄0.3mm,成本降12%;期货对冲策略实现1977-2006年股价回报率2500%[10][28] - 情景规划:全员参与极端情景模拟,开发"无怨无悔"决策(如高现金流、供应源分散)[23][24] - 逆向操作:行业高峰抛售储备回笼现金,低谷期收购资源,1986年成最大买家[25]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19世纪末打破标准石油90%市场份额垄断,1892年承运全球70%海运石油[5][15] - 1920年代唯一能与美孚抗衡的非美资巨头,1970年代逆袭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公司[21][22] - 2008年油价147美元/桶时通过新兴市场布局对冲风险,2022年俄乌冲突中展现周期穿越能力[27][29] 能源转型布局 - 最早押注天然气的传统巨头,1970年代即布局替代能源[22] - 21世纪提前进入中国、印度市场,拓展新能源业务[26] - 从煤油到石油再到新能源的每次转型均领先同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