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破发的钧达股份:近两期业绩亏损均创新高,专业化路线难敌一体化冲击

公司股价表现 - H股上市后股价表现不佳,上市一个多月即跌破22.15港元/股的发行价,6月16日盘中创下21.2港元/股新低 [1][2] - 上市首日收盘价26.6港元/股,涨幅20.09%,6月2日触及29.8港元/股高点后开启下行通道,6月3日调入港股通当日暴跌12.86% [2] - 6月3日至6月16日10个交易日中8日收跌,6月13日跌破发行价报21.8港元/股 [2]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收99.52亿元同比下滑46.66%,归母净利润亏损5.91亿元同比下滑172.47%,扣非后净利润亏损11.18亿元 [4][5] - 2024年一季度营收18.75亿元同比下滑49.52%,归母净利润亏损1.06亿元同比下滑636.04%,两期亏损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4][5] - 2022年及2023年营收分别为115.95亿元、186.57亿元,增速304.95%、60.9%,归母净利润7.17亿元、8.16亿元 [4] 业务运营 - 光伏电池片2024年营收99.24亿元同比下滑46.73%,毛利率0.48%同比下滑14.21个百分点,境内市场毛利率-1.04% [5][6] - TOPCon电池片价格从2023年初0.47元/W跌至年末0.28元/W,跌幅超40%,销量同比增长12.62%至33.74GW [5] - 公司44GW全N型电池产能中N型电池出货30.99GW占比超90%,电池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三 [7] 研发与人员变动 - 员工总数从2023年8267人骤降至2024年3163人,减员幅度62%,研发人员数量从1348人缩减至324人,降幅75.96% [7][8] - 研发投入同比下滑34.58%至1.99亿元,公司称因TOPCon技术成熟减少研发需求 [7][8] - 当前技术储备包括TBC、钙钛矿叠层电池,但90%以上销量依赖TOPCon [8] 行业竞争与客户结构 - 全球TOPCon产能超600GW,前五大组件企业自有电池产能近400GW挤压第三方电池企业空间 [10]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52.45%降至2024年41.3%,第一大客户占比从27.73%降至19.01% [10][11] - 纯电池片业务模式缺乏一体化企业成本缓冲机制,上游硅片外购导致价格战应对能力弱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