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表现 - 春立医疗股价在6月16日早盘高开,半小时内涨幅达10%,盘中最高达12.76港元,刷新2024年新高 [1] - 春立医疗2024年报和25Q1财报披露后,股价次日收涨7.86%,随后一个半月内区间最大涨幅达47.51% [1] - 春立医疗2025Q1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3.60%,归母净利润5807.11万元同比增长5.20% [9] - 大博医疗2025Q1营收5.50亿元同比增长28.80%,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67.04% [9] - 威高骨科2025Q1净利润5178.9万元同比增长48.37% [9] - 春立医疗2024年海外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78%,占当期收入比例达44% [10] - 大博医疗2024年境外营收2.17亿元,目标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 [10] - 港股骨科械企近期估值回升,春立医疗PE(TTM)达34.24倍追平2020年末水平 [11] 行业动态 - 港股骨科器械概念股自24年报披露后普遍上涨,威高股份期间涨幅15.19%,爱康医疗涨幅11.44% [3] - 国产头部骨科械企集采负面影响基本出清,行业步入稳健上行新阶段 [3] - 骨科四大领域人工关节、脊柱、创伤、运动医学已实现集采降价全覆盖 [4] - 2024年全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86亿美元,三巨头合计市占率53.4% [5] - 国内人工关节领域外资市占率从集采前70%降至21%,国产企业合计市占率达48% [5] - 脊柱耗材市场外资份额从59%骤降至20%,创伤耗材外资份额从28%萎缩至9% [5] - 运动医学集采后外资份额从80%降至50% [5] - 全球骨科医疗器械市场2023年达593.6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622.2亿美元,2032年突破940亿美元 [6] - 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市场预计2026年突破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 [6] - 2024年四家国产骨科械企合计收入53.7亿元,接近2021年58.8亿元水平 [8] 政策影响 - 骨科器械集采规则逐步温和合理,企业中选率从2021年70%提升至2023年98% [10] - 运动医学品类集采平均降价幅度74%,较2021年创伤集采89%降幅更为合理 [10] - 集采政策既挤压价格泡沫又保护企业利润,骨科产品价格区间已相对稳定 [10]
集采风险出清叠加出海风口,港股骨科械企来到估值反攻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