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哪吒2》衍生品销售额已达数百亿元,预计将超过千亿元,带来的经济增量会超过2000亿元 [1][2] - 光线传媒调整定位,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化,以平抑电影行业的波动性 [1][5] - 光线传媒股价在6月16日涨停,收于22.10元/股,得益于《哪吒2》衍生品的超强吸金潜力 [4] 财务表现 - 光线传媒2025年Q1实现营收29.75亿元,同比增长177.87%;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74.79% [2] - Q1经营性净现金流48.85亿元,同比增长5819.54% [8] - 《哪吒2》累计票房154.39亿元,为Q1业绩带来大幅增长 [2] IP运营战略 - 公司资源更多向动画电影倾斜,同时继续做真人电影,重点是"大片、类型化、系列化、完全的创新" [5] - 内部强调"全员动画公司"概念,已有彩条屋和光线动画等厂牌,计划组建新动画厂牌 [5] - IP运营重点方向包括谷子、游戏、卡牌、品牌店及主题乐园 [6] - 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出第一款3A游戏,可能与"魔童哪吒"相关 [6][7] - 正在洽谈主题乐园合作,希望打造中国第一个类似于迪士尼的主题乐园 [7] 衍生品表现 - 《哪吒2》官方衍生品合作伙伴包括万代南梦宫、泡泡玛特、集卡社等知名品牌 [4] - 泡泡玛特推出的《哪吒2》天生羁绊系列盲盒一度售罄,但目前热度已被LABUBU抢走 [4][5] - 哪吒IP的手办、卡牌等衍生品目前供货充足 [4] 行业分析 - 爆款电影是影视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但一部影片能带来业绩的时间较短 [2] - 动画电影相比真人电影,与衍生品之间的关系更为接近,IP延伸至衍生品属于无缝衔接 [6] - 国外影视IP保持热度靠不断刷新存在感,如精灵宝可梦的动画、游戏、卡牌、公仔交替上场 [5] - 潮玩赛道竞争已白热化,打造电影动画IP周期长 [6] - 国内主题乐园产业缺乏新鲜血液,长隆、华强方特影响力不如迪士尼、环球影城 [8]
《哪吒2》衍生品销售数百亿元!光线传媒再度涨停,摆脱票房依赖转型“IP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