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入局固态电池混战,专利披露,四大步骤瞄准量产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 36氪·2025-06-18 09:01

小米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 公司首次在专利层面披露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17077118 发明人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博士赵则栋 申请时间为2023年12月 [1] - 专利核心创新在于通过结构设计缩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 提升传输速率 使离子跑得更快 内阻更小 寿命更长 [2][4] - 实验数据显示全电池循环次数达200次 较基准产品70次提升2倍多 2C高倍率放电时容量保持率达75% 较传统方案提升45% [1][6] 技术细节与制备方法 - 电池电芯由聚合物+金属盐构成固态电解质 宽度仅10~500微米 直接连接电极上下两面 方向与电流主传输方向一致 [4] - 采用4步制备法:1)复合薄膜制备(3D打印细槽) 2)固态电解质填充 3)卷绕固化 4)切片叠片 该方法无需复杂设备或极高温度处理 适合规模化生产 [5][7] - 当电极厚度达2cm时 正极活性物质载量提升至500mg/cm² 面积容量达60-70mAh/cm² [6] 行业技术路线对比 - 行业主流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为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类 硫化物电导率高但稳定性差 氧化物稳定性好但电导率低 聚合物成本低但室温电导率不足 [9] - 公司选择聚合物+金属盐复合电解质路线 与宁德时代部分技术路线一致 旨在平衡安全性/能量密度/成本 [9][10] -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 比亚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等企业量产时间线也集中在2027年左右 [10][11] 商业化前景 - 该专利着重解决厚电极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长/内阻大的问题 显著提升电极载量和倍率性能 [1][4] - 技术仍处前端研究阶段 距离量产还需2-3年 商业化面临技术路线选择/成本控制/产业链成熟度等挑战 [1][12][13]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重要方向 但可能仅是电池技术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未来可能出现更先进技术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