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政策与深圳布局 - 中办、国办印发文件提出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探索跨境领域适用性[1] - 深圳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近3000万个,2025年以来新增近100万个,全市200多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1] - 深圳2018年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同年上线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1] 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进展 - 2022年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完成首次真实交易测试,20家商业银行完成逾160笔跨境支付业务,深圳交易量占中国内地三分之一[2] - 该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与四家央行联合发起,旨在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跨境支付模式[6] - 深圳银行业通过货币桥完成多笔跨境结算案例,包括供应链汇款、进出口贸易、资本项下结算等[6][7] 深圳数字人民币配套政策 - 2025年计划新增2100家数字人民币预付签约商家,预付资金监管规模超20亿元[3] - 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公共事业、预付式消费、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开展智能合约、硬钱包等创新[3] - 深圳各城区差异化发展数字人民币,罗湖改造重点商户受理环境,福田解决预付费难题,前海落地跨境结算业务[4]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 香港"转数快"与数字人民币系统实现互通,成为世界首个快速支付系统与央行数字货币的连接[8] - 深圳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已实现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8] -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实现分钟级到账,无需代理行中转,优化传统模式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7]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拓展 - 数字人民币已应用于深圳地铁购票,支持境外银行卡和数字人民币支付[7] - 深圳将探索智慧城市、公共事业、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创新应用[9] - 专家建议加强深港合作,在跨境消费、贸易、投融资等方面探索数字人民币适用性[9]
综改再提数字人民币,深圳外贸如何借“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