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焦主权货币之争,潘功胜陆家嘴论坛详解全球金融体系变革

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动态演进中,美元自二战后确立主导地位但存在内在不稳定因素,主权货币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可能影响全球公共品供给并引发金融危机 [2] - 国际社会探讨两个改革方向: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形成少数强势货币竞争机制,或采用IMF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超主权国际货币 [2] - 多极化货币体系有助于提升韧性,未来可能形成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格局,SDR理论上能更好承担全球公共品职能但需优化发行机制与扩大使用范围 [3] 跨境支付体系 -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效率低、成本高且易被政治化,新兴趋势包括本币结算普及、区域性多边支付系统出现以及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提升 [4] - 亚洲地区通过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显著提高零售支付便利性,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发展,缩短支付链条但带来监管挑战 [4][5]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 - 2008年后全球金融监管强化事前防范,但当前面临监管碎片化、《巴塞尔协议III》执行受政治影响导致监管套利风险 [6] - 数字金融与加密资产等领域监管协调不足,人工智能应用缺乏统一标准,非银行中介机构融资占比上升但监管薄弱 [6] - 需以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金融安全网,维护监管一致性与权威性 [7]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国际金融组织份额与投票权未反映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改革需提高其话语权并践行多边主义,IMF份额调整是完善治理的关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