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人民币参与跨境支付具有多重意义

金融开放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八项重磅金融开放政策,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等[1]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1]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1] 数字人民币发展现状 - 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初步构建,进入全面推广和国际化阶段[2] - 全球94%的央行正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中国数字人民币处于全球前列[2] - 数字人民币已在近30个城市或地区试点,应用场景涵盖零售支付、交通出行、政务民生等领域[2] - 截至2024年8月,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数量超过1.8亿个,累计交易笔数超过3.6亿笔,累计交易金额超过7.3万亿人民币[2]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 -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是完善生态的重要一环,将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完善[3] - 跨境支付体系是全球货币资金运行的"动脉",对国际贸易、投融资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3] - 数字人民币融入跨境支付体系是未来创新试点的重要方向[3] 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挑战 - 全球跨境支付高度依赖SWIFT,易受地缘政治影响[4] - 传统跨境支付模式效率低、成本高,耗时较长[4] - 稳定币快速发展对传统支付方式形成挑战,美国和中国香港加速稳定币立法[4] - Agora项目由国际清算银行等多国央行联合发起,旨在重塑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对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形成竞争[4]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意义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聚焦跨境支付痛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5] - 发挥数字人民币在技术体系、应用场景、跨境合作等优势,探索跨境支付、结算、贸易等场景应用[5] - 打造以数字人民币为核心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支持企业"走出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5] - 强化数字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影响力,推动建立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应用标准体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