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规划 - 湖北省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一年多后,"荆楚"机器人即将在三季度批量上岗[1] - 武汉提出"一年起步、三年见效、五年成势"的发展目标,通过有组织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项目快速产业化[1] - 武汉计划打造全国人形机器人标杆城市,在光谷、南太子湖、汉江湾设立专区和1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创业空间[7] 技术研发进展 - 丁汉院士团队半年内完成原理样机,2023年2月推出第一代机并迅速产业化[1] - 武汉联合高校与企业攻克大脑、小脑、感知、躯干、四肢五大核心技术,在高功率密度关节、精细灵巧手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8] - 灏存科技自主研发的"小脑"技术被全球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采用,动作捕捉精度可达千分之一度[8] - 鄂州华威科研发出指甲盖大小的电子皮肤,集成105个感应点,感应点面积仅1平方毫米[9] 产业链布局 - 光谷东智机器人年内将发布2款产品并量产300台,工厂距离数据采集工厂仅10分钟车程[6] - 孝感手智创新科技计划7月底投产,达产后可年产1500台"远游"机器人[12] - 武汉都市圈形成150公里产业带,串联武汉、鄂州、黄石等五城,构建"机器人谷"版图[13] - 光谷聚集5家整机企业、13家核心企业,关键零部件实现85%覆盖率[13] 应用场景拓展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原14个细分场景,40多台机器人进行商品抓取、摆排送餐等训练[6] - "神农""荆楚"等机器人已展示药房分拣、变电站巡检等多场景应用成果[6] - 武汉计划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汽车、医药流通、智能家电等领域"实训、打工"[17] - 岚图汽车工厂工业机器人配备数量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机器人已应用于武汉大学、养老机构等场景[17] 企业动态 - 光谷东智一期生产线超万平方米,即将投产[5] - 黑芝麻智能华山A2000芯片赋予"天问"机器人常识与决策能力[8] - 武汉经开区法睿兰达科技"鲲鹏"系列机器人力争年内量产[16] - 华中科技大学丁汉团队"荆楚"机器人已启动量产[16]
以武汉为核心串联五城,东西绵延150公里,“机器人谷”蔚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