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邮人寿增资至行业第四,偿付能力承压下资本突围战再起

中邮人寿增资与行业资本补充动态 - 中邮人寿注册资本从286.63亿元增至326.43亿元,跃居寿险行业第四位,仅次于瑞众人寿(565亿元)、平安人寿(338亿元)和中汇人寿(332亿元)[1] - 中邮集团持股比例从38.22%提升至42.68%,友邦保险持股比例保持24.99%不变[1] - 公司2023年四季度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6.18%/160.38%,2025年一季度为93.94%/158.92%,虽高于监管红线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 保险行业资本补充现状 - 2025年上半年险企通过增资和发债补充资本近700亿元,其中6家保险公司合计增资88.53亿元,12家险企发债规模达603.6亿元[3] - 内源性资本补充依赖留存利润,外生性补充主要靠发债和增资,资本补充债受青睐但仅能提升综合偿付能力[3][4] - 永续债成为新选择,2025年一季度8家险企发行永续债457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总量(359亿元)[4] 创新资本补充方式 - 中国平安发行117.65亿港元零息可转债,优化资本结构并潜在提升H股资本实力[5] - 鼎和财险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至60亿元,股东持股比例不变[5] 偿二代二期规则影响 - 新规执行更严格的资本认定标准与风险计量因子,导致寿险公司剩余边际计入核心资本受限,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6] - 投资端固收产品信用风险计量规则变化加剧利率风险错配,制约险资入市规模[6] - 监管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预计改善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1.4个百分点[8] 监管政策调整与行业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允许"一司一策"制定过渡政策[7] - 行业需通过提升盈利能力和内生性增长实现业务扩张与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避免依赖资本补充驱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