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产业现状 - 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为全球最大稀土矿 [2] - 中国稀土产量在90年代已占全球90%以上 目前供应全球70%以上稀土 重稀土领域占据绝对主导 [2][3] - 2023年中国稀土集团营业收入39.88亿元 净利润4.18亿元 扣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40% [3] - 广晟有色2023年营业收入208.05亿元 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下滑12.45% [3] 行业垄断地位形成原因 - 资源禀赋优势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技术积累 实现从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 [2] - 1985年出台鼓励出口政策 2010年实施出口配额制度增强国际话语权 [2] - 2021年成立中国稀土集团整合行业资源 控制全国30%稀土产量 重稀土占比60-70% [8] 国企盈利能力薄弱的核心问题 成本控制问题 - 开采加工设备陈旧 部分矿区仍使用几十年前设备 分离提纯效率低于国际水平 [3] - 单吨稀土生产成本常超千元 环保治理投入巨大 如内蒙古尾矿湖治理单项目耗资数亿 [5] - 管理模式僵化 决策效率低下 难以快速应对市场价格波动 [5] 关联交易问题 - 产业链上下游被国企及关联公司把控 存在低价内部交易转移利润现象 [5] - 部分案例涉及腐败 高管通过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 [6] - 中国稀土集团成立后关联交易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8] 低价竞争问题 - 非法小矿场低价倾销扰乱市场 2023年氧化钕价格下跌30-40% [8] - 国企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销量增长但利润率持续下滑 [8][9] - 低价策略导致环保和技术投入不足 资源浪费严重 储量显著下降 [9] 行业发展建议 - 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 发展绿色开采技术降低长期合规成本 [11] - 加强审计监管打击腐败 提高关联交易透明度 [11] - 整顿非法矿场 引导企业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如稀土合金和新材料 [11] - 增强国际市场议价能力 避免过度价格竞争 [11]
中国稀土处于垄断地位,为什么国企卖稀土都普遍不赚钱?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