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潮汕地产大佬奋力闯关

行业趋势 - 地产行业债务风险化解逻辑从被动展期转向主动重组[1] - 行业进入活跃创新阶段,从传统住宅开发转向洞察消费者偏好和运营新空间[7][8] - 一线城市出现企稳信号,市场逐渐平稳[7] 龙光债务重组方案 - 涉及21笔境内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本金总额约220亿元[1] - 提供五大选项:现金购回、资产抵债、债转股、特定资产、全额留债[2] - 现金购回价格从15%提升至18%,增设资产出售变现机制[2] - 资产抵债兑换比例从25元提升至35元(含1元现金)[2] - 债转股定向增发5.3亿股,设置股价对赌条款(表现不佳则增发20%股份)[2] - 特定资产选项以1:1转换上海临港14.4万㎡商业中心信托份额[3] - 展期期限从9.5年缩短至8年[3] - 从境外筹集5亿元现金及部分股票资源支持境内重组[3] 公司经营现状 -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拥有优质资产,如香港豪宅项目"凯玥"(货值300亿,已回笼41亿港元)[7] - 高管认为资产集中在大湾区现成为优势[7] - 仍需处理80.38亿美元境外债务(已获80%债权人支持)及银行抵押贷款[6] 市场反馈 - 优化方案获债权人积极反响,沟通进展顺利[5] - 首版方案曾因85%削债比例遭部分债权人反对[3] - 机构认为公司资产质量良好,具备复苏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