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格局 -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未来国内存活车企数量预计仅剩个位数,行业大佬预测在5-8家之间 [1] - 小鹏汽车当前处境仍具挑战,曾自比处于"ICU门口",现通过性价比策略初步扭转局面 [1]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20万以上中高端市场,该价位段被形容为"最惨烈且会更加惨烈"的战场 [7] 小鹏汽车经营表现 - 2024年交付1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4.2%,营收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但净亏损57.9亿元,单车亏损约3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交付94,008台,同比增长331%,登顶新势力销冠,单车亏损降至7021元 [3] - 毛利率从2023年1.5%提升至2024年14.3%,但仍低于行业头部20%的水平 [2] - MONA M03销量占比曾超50%,但2025年5月销量10,900辆,较1-4月均值15,335辆下滑28.92% [3][5] - 高端车型G9/X9前5个月平均月销仅一两千辆,高端化进展受阻 [5] 产品与市场策略 - 被迫转向性价比路线,MONA M03起售价10万出头,带动销量但拉低单车均价从20万+降至15万 [3] - 新发布G7预售价23.58万元,1小时内小订突破10,000台,定位中高端SUV市场 [10] - 计划2025年推出首款增程式混动车型G01,综合续航达1400公里,对标理想 [18] - 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智驾方案,效仿特斯拉实现降本 [14] 技术发展路径 - 将AI技术作为核心战略,目标成为"AI汽车领导者",预计2026年实现部分AI能力断代式领先 [12][15] - G7宣传"全球首款L3级算力",算力超2000 TOPS,搭载自研VLA/VLM模型 [13] - 开发"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增程技术,规划2025年下半年为AI技术转折点 [18] - 智驾路线转向高算力芯片弥补纯视觉方案精度不足,但商业化路径尚不明确 [14] 竞争对手分析 - Model Y 2024年10-12月销量分别为36,204/44,576/61,881辆,国内品牌难以撼动其地位 [7] - 特斯拉中国2025年5月销量同比下降15%至6.17万辆,Model Y连续8个月同比下滑 [8] - 小米SU7 2025年5月销量28,013辆,远超Model 3焕新版13,818辆 [10] - 即将发布的小米YU7关注度极高,试驾租赁价格达1000-6000元/天,将对G7形成压力 [11] 未来发展目标 - 确立2024年四季度盈利目标,需平衡销量与盈利关系 [1][20] - 计划构建"体系能力"替代单点突破,实现行稳致远发展 [6] - 通过技术创新维持交付量高速增长,提升毛利率至行业头部水平 [20] - 强化智驾技术标签,争夺智能化下半场竞争优势 [19]
“ICU”归来的小鹏,如何抗衡小米Y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