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镜大战”正燃 上下游携手共建产业生态

AI眼镜行业现状 - AI眼镜产业正处于爆发阶段,呈现产品迭代加速、技术融合加深、市场格局分化三大趋势 [1] - 行业掀起"百镜大战",从科技巨头到初创企业纷纷入局,包括小米、灵伴科技等 [1][2] - 手机厂商进入AI眼镜赛道具备供应链整合、软硬件开发、品牌影响力等优势 [2] 产品创新与功能 - 小米AI眼镜重量仅40g,集成第一人称相机、AI入口(百科问答/扫码支付)、开放式耳机功能 [1] - 灵伴科技Rokid Glasses实现全球首个可支付功能,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支付宝交易,全球订单量突破25万台 [2] - 行业注重场景化功能开发,如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等,而非盲目堆砌功能 [3] 产业链支撑与技术突破 AI大模型领域 - 云天励飞推出国内首款量产AI眼镜,通过收购岍丞技术整合硬件能力,推动AI大模型在可穿戴设备应用 [3] 存储器领域 - 佰维存储ePOP系列进入Google/Meta/小米/Rokid等供应链,为Ray-Ban Meta提供ROM+RAM芯片,二季度高价值产品批量交付带动营收回升 [4] 光学显示领域 - Micro LED被视为行业"珠峰",三安光电产品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与终端厂商优化方案 [4] - 三安光电碳化硅衬底产品向AI/AR眼镜客户送样,优化光吸收率等参数 [5] 市场前景 - AI眼镜作为下一代超级终端,功能向多场景深化,产业链协作推动市场快速打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