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量数据: 海量数据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旨在规范审计工作、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依据《公司法》《审计法》及上交所自律监管指引等法规[1] - 内部审计定义为对公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真实性及经营活动效率的系统性评价活动[1] - 董事会承担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责任,重要制度需经董事会审议并确保披露信息真实准确[1] 审计机构设置 - 内审部隶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并向其汇报,重大问题需直接上报[2][6] - 内审部需与财务部门分离,配备专职负责人及具备专业能力的审计团队[2][8][9] - 审计人员需遵守职业操守,执行回避制度,被审计单位不得妨碍其工作[3][10] 审计职责范围 - 核心职责包括评估子公司内控有效性、审计财务数据合法性、反舞弊机制建设及季度工作报告[4][12] - 年度必备审计内容涵盖对外投资、关联交易、担保等重大事项[4][13] - 需每半年审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专户管理及用途合规性[9][25] 审计实施流程 - 采用业务环节审计法,覆盖销售收款、采购付款等全流程,可动态调整审计重点[5][17] - 发现内控缺陷时需督促整改并后续审查,重大风险需立即上报董事会[6][19][20] - 对外投资审计需验证审批程序、合同履行及项目跟踪机制[7][21] 审计权限与程序 - 内审部有权参与经营决策会议、查阅所有财务资料并提出管理改进建议[14][32] - 年度审计计划需提前两月制定,实施前5日需送达书面通知[15][33] - 审计报告需征求被审计方意见,争议事项可提请复议[16][34] 信息披露与奖惩 - 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需经会计师事务所核实并公开披露[19][21][40] - 对审计表现优异者可建议奖励,对阻挠审计或虚假陈述行为将追责[21][42][43] 制度管理 - 审计工作底稿需保存10年,档案管理遵循公司规定[13][36] - 制度解释权归董事会,自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