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猪企龙头也在“借新还旧”?牧原股份打出“预防针”丨正经深度

国际化战略与港股IPO - 公司通过港股IPO推进国际化战略,旨在对接国际资本、输出养殖技术,重塑"周期股"标签并重构估值叙事[1] - 高管强调港股IPO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全球市场可信度而非融资规模,认为上市行为本身比融资额更重要[1][7] - 国际化战略包含技术输出和海外市场布局,当前已与越南BAF公司达成设备销售和员工培训合作[17] 财务与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从2019年528.87亿元膨胀至2021年1772.66亿元后增长停滞,2024年降至1876.49亿元[4] - 负债总额从2020年565.22亿元激增至2021年1086.62亿元,2024年仍维持1101.12亿元高位,资产负债率达58.68%[6] - 流动负债占比77.63%,2024年短期借款452.58亿元,货币资金169.52亿元,呈现"借新还旧"特征[6] 行业周期与技术壁垒 - 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显著,公司通过"自繁自养"模式曾实现11.5元/公斤的成本优势,低于行业均值2元[3] - 国际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10%,而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17.47亿元仅占营收1.27%,育种相关项目仅1项[16][17] - 研发人员6486人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35.12%,无博士学历人员,人才结构存在提升空间[17] 港股市场挑战 - 2025年港股新股破发率26%,近期龙头企业三花智控和海天味业上市首日即破发[13] - H股相对A股存在普遍折价现象,对"龙头企业溢价"叙事构成挑战[14] - 农业科技叙事缺乏国际竞争力实证,技术输出尚未形成规模收入[15][18] 战略意图分析 - 国际化被视为突破国内政策限制和周期约束的关键路径,但实际进展仍处设备输出初级阶段[10][17] - 淡化融资目标的表态可能包含预期管理意图,为潜在估值压力预留缓冲空间[11] - 资产规模见顶背景下,港股平台被寄望于拓展融资渠道和优化资本结构[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