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展与场景扩容 - 数字人民币"碰一碰"过闸功能已扩展至上海轨道交通全线网(含市域线),支持跨机构互联互通,乘客可使用任意运营机构开立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1][2] -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承担全市超过77%的公共交通出行量,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碰一碰"已覆盖青岛、苏州、深圳、海南、北京等多地地铁和公交[2] - 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发展计划,如广州提出2025年6月前在民生、体育、消费等领域实现应用场景明显进展[4] 多领域应用进展 - 促消费:上半年各地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例如深圳建设银行与福田区政府联合发放百万元红包[2] - 跨境支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取得突破,如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落地省内首笔跨境支付业务,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完成首笔大宗商品交易跨境支付[2][4] - 政务服务:应用场景从个人消费扩展至薪资发放、普惠贷款、财政税收等对公和政务领域[4] 技术特点与功能创新 - 数字人民币支持无网地区离线支付,硬钱包"碰一碰"功能拓宽支付场景[3] - 大额可溯、预付资金按次解锁等功能在反洗钱和资金监管中发挥作用[3] - 智能合约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碳交易等"自动执行"场景[5] 政策支持与生态建设 - 上海发布行动方案支持数字人民币运营银行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特色场景[4] - 试点地区通过"差异化探索"形成"一城一策"的生态多样性,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5] - 数字人民币与小微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5] 专家观点与未来趋势 - 专家认为数字人民币呈现"场景扩容+技术深化"双轮驱动特点,跨境支付、公共交通、政务服务是亮点领域[3][4][5] - 未来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或成全球数字贸易结算新通道,智能合约将推动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创新[5]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生态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