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威尼斯,中国建筑师诠释和合之美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王子耕创作的装置作品《苍穹》。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师生团队创作的装置作品《良渚十二律》,主创姜珺。(本文配图由第19届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团队提供)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日前在意大利威尼斯举办。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以"容· 智慧(CO-EXIST)"为主题。10件(套)作品,通过表现良渚文明、敦煌石窟、北京中轴线、未来城市 等主题,探讨在工业文明向智能时代转型的今天,中国建筑师如何从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汲取养 分,并将这种智慧应用于当下的材料更新、城市建设与景观再造。 人民日报海外版约请其中3件作品的创作者撰稿,讲述他们如何通过创意设计,向不同背景的观众阐述 中国传统智慧与哲学思想。 ——编 者 《良渚十二律》: 华夏礼乐文明的诗意解码 姜 珺 《良渚十二律》是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策展团队为回应本次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 题"容·智慧"而创作的。 《良渚十二律》即为这一长期计划在良渚全域的投射。作品中的12组声音装置,分别以地问、林泉、扶 桑、和鸣、万方、心镜、踏歌、采风、方壶、夜航、星丛、周流为题,是对12组跨学科主题的隔空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