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中外差距 “杭州六小龙”的突破与思考
四足机器人行业 - 云深处科技是国内四足机器人头部企业,绝影系列产品去年交付超千台,应用场景包括电力巡检、应急消防、警用安防等[1] - 国内四足机器人最早出现于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JTUWM系列,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但应用场景丰富[2] - 电驱方案因成本低、易控制成为新趋势,云深处自研关节电机J60系列并实现轻量化,波士顿动力也从液压转向电驱[3] - 行业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取得进展,但任务规划能力和续航(不足8-12小时)仍是技术瓶颈[4] - 消费级四足机器人价格已降至1万元起,行业发展迅速[2] 脑机接口行业 - 中国多地出台政策支持脑机接口发展,北京计划2030年形成产业生态,上海目标培育5家以上核心企业[6] - 技术路径分非侵入式(娱乐/康复)、侵入式(治疗癫痫等)和半侵入式,国内在非侵入式竞争激烈,侵入式与国外有1-1.5年代差[7] - 脑虎科技突破国外垄断,研发"微创植入式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解决传统刚性电极损伤大脑等问题[7] - 行业核心人才多为中国人,但缺乏临床与AI复合型人才,中国具备医疗费用低、临床数据易获得等优势[7] 半导体与芯片 - 芯原股份是中国半导体IP授权收入最多的企业,IP种类全球第二,97%研发人员在国内[1] - 2024年新增33家IP授权客户,拥有5nm至28nm工艺节点芯片成功流片经验[8] - 2025年Q1营收3.90亿元(同比+22.49%),一站式芯片定制业务表现突出:芯片设计收入1.22亿元(+40.75%),量产业务1.46亿元(+40.33%)[8] - 先进工艺节点封锁对中国芯片行业限制大于EDA工具出口限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