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YU7风暴:雷军如何回应一场车圈“奇迹”
小米集团小米集团(HK:01810) 36氪·2025-07-03 20:23

小米YU7发布会及市场反应 - 小米第二款车型YU7起售价25.35万元,定价策略内部快速决策仅用5分钟但曾担忧消费者接受度[16] - YU7发布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达28.9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辆,创行业纪录[5] - 公司澄清SU7用户转单至YU7比例不足15%,且SU7新增订单预期三次上调至1.4万辆,显示产品协同效应[8] 用户画像与市场竞争 - YU7用户平均年龄33岁(较SU7高3岁),女性占比30%(较SU7高4.5%),iPhone用户占比52.4%(较SU7高4.4%)[11][12][13] - 销量前三城市为上海、杭州、北京,与特斯拉Model Y核心市场重叠,显示直接竞争关系[14] - 公司回应友商"截胡"策略,呼吁行业聚焦技术、质量竞争而非诋毁[10] 生产与交付策略 - 公司暂未公布24小时锁单量,选择聚焦生产交付而非数据争议[9] - 明确未来两年优先解决国内交付,2027年才考虑出口计划[19] - 雷军亲自参与产品测试(如北京至上海全程驾驶),强调质量管控为最高优先级[18] 公司战略与行业定位 - 明确否认开发"红米汽车"计划,集中资源主攻高端市场[18] - 雷军称小米汽车已从"行业新人"转变为需承担成熟企业责任的阶段[18] - 主动推荐竞品车型(小鹏G7、理想i8、Model Y),展现行业共同发展姿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