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市场竞争再升级,但只卷“薄度”还不够
折叠屏市场现状与增长动力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284万台,同比增长53.1%,但增长主要来自厂商产品节奏调整而非需求改善[1] - 2025年全球折叠屏市场规模预计约1700万部,同比持平,但苹果入局后2026年可能增长至2300万部[5] - 折叠屏市场仍处于调整观望阶段,需从"形态革新"转向"体验重构"才能实现大规模爆发[1][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荣耀Magic V5将折叠屏厚度缩至8.8mm,重量低于iPhone 16 Pro Max的227克[2] - 国产供应链在屏幕、UTG盖板、铰链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涌现赛德半导体等本土配套企业[2] - 荣耀研发硅含量25%的青海湖刀片电池,能量密度达901Wh/L,并采用航天特种纤维材料提升耐用性[3] - 华为Mate X5采用玄武钢化昆仑玻璃外屏,兼顾强度与轻量化[3] 厂商战略与生态布局 - 国产厂商研发投资周期已拉长至3-4年,供应链技术储备和能力发生巨大改变[4] - 行业竞争焦点将从"轻薄"硬件逐步过渡到"AI应用场景",AI落地呈现三大结构性转变[5] - 折叠屏结合AI可实现PC级生产力,如多任务并行、实时翻译等办公场景应用[6] - 国产厂商通过提升与苹果生态适配度,降低用户迁移阻碍,瞄准高端增量市场[7] 市场挑战与未来趋势 - 小折叠屏因高返修率影响用户换机意愿,大折叠屏价格偏高制约销量增长[8] - 高端市场机会窗口逐渐缩小,厂商需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突破[8] - 折叠屏下一步进阶之战本质是生态整合能力的较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