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发展进程加速 - 数字人民币"碰一碰"过闸试点扩展至上海轨道交通全线网,支持IC卡、SIM卡、手机Pay等多种硬钱包形式[1] - 北京、广州、上海等多地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计划,推动应用场景扩容与生态优化[1] - 数字人民币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公共交通、促消费、智能合约等多领域快速发展[1] 上海"碰一碰"应用成效 - 上海地铁"碰一碰"支持跨机构互联互通,任意运营机构开立的硬钱包均可使用[4] -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总里程达896公里,覆盖21条线路、517座车站,承担全市77%公共交通出行量[4] - 境外人士可通过自助终端快速申领匿名硬钱包,保障隐私安全并提升入境便利性[4] 硬钱包产品优势 -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因低门槛、广覆盖、多场景特点,受境外游客及老年、学生群体青睐[5] - 青岛地铁、苏州地铁及公交、海南公交等已全面实现硬钱包受理[5] 应用场景持续扩容 - 应用领域从零售支付拓展至政务服务、公共交通、金融服务等,形成多层次格局[6] - 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政府积极推动场景拓展、技术创新与生态优化[6] - 山东推行家电/手机/汽车换新补贴"一件事"改革,推动惠民资金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7] 促消费与金融服务创新 - 上半年各地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融合惠民政策与科技创新[7] - 北京银行落地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期限8年,提升资金效率并降低融资成本[7] - 浙江开展"数字人民币+首发首店"场景试点,促进首店支付便利化[8] 跨境支付突破 - 多地银行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陕西首笔跨境支付业务落地[11]、深圳完成首笔大宗商品交易跨境支付[11] - 上海方案支持数字人民币银行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特色场景[11] - 数字货币桥有望成为全球数字贸易结算新通道,降低跨境成本并提升效率[11] 未来发展前景 - 数字人民币将在跨境支付、绿色金融、智能经济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12] - 智能合约技术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物联网支付等"自动执行"场景[11] - 数字人民币将持续改变经济运行方式,构建高效便捷的数字经济生态[12]
数字人民币在多领域迎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