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构建产品、市场、制造、资本四大核心驱动力推进全球化发展体系,重点布局亚太、欧非、美洲三大海外市场[1]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交付量预计2030年达4600万辆,动力电池企业出海成为必然趋势[3] - 海外市场采取"三位一体"垂直供应链整合模式,覆盖原材料、电池生产及回收环节[3] - 东南亚市场被视为重点发展区域,公司将通过技术优势助力当地绿色能源转型[3] - 2024年海外营收突破百亿元,占比达31.1%,较2022年29.8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7]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发布准固态G垣电池和全固态金石电池,近五年研发投入达百亿元[4] - 300Wh/KG准固态电池已完成多家客户装车测试及1万公里实车路测[4] - 建成0.2GWh固态电池中试线,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4] - 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1万件,海外专利数量快速增长[7] - 建立8大全球研发中心及20+生产基地保障供应链高效响应[7] 合规与本地化运营 - 针对欧盟《新电池法》建立供应链追溯系统,参与GBA电池护照试点[4] - 海外工厂采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复制国内零碳工厂经验[5] - 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覆盖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体系,布局全球四大回收网络[5] - 海外回收采取自建工厂与战略合作双模式并行推进[5] - 海外布局优先考虑Pack/电芯/原材料生产的本地化合规需求[6] 产业链生态构建 - 与整车企业建立技术共研、风险共担、价值共享的新型生态伙伴关系[6] - 在美洲、欧洲、亚太市场实施本土化计划匹配客户需求导向[6] - 全球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与协同降本[6][7]
企业“出海”,为何要构建起全方位的全球化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