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座谈会影响发酵:龙头企业表态“反内卷”,专家称应杜绝恶性竞标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光伏行业全产业链供需严重失衡,价格持续低迷,全行业亏损已持续7个季度[3] - 各环节产能多为近几年相同技术平台的优质产能,第一梯队企业实力相当,竞相低价抢夺市场,产能退出困难[3] - 多晶硅环节尝试由产能占比70%以上的龙头企业组建联合体,以承债方式收购其他约100万吨产能,实现"以销定产"[1]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座谈会,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引导价格回归理性[1][3] - 国家将光伏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作为核心治理问题,拟通过行业自律、技术指标升级、成本红线划定、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多维度措施解决[4] - 建议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提出技术参数要求,并在能耗双控、产能配额管理方面采取措施[4] 企业应对策略 - 隆基绿能计划发挥原创技术优势,加速高效产品商业化,突破价格"内卷"困局,并协助落后产能有序出清[2] - 天合光能主张产能整合应发挥龙头企业主导作用,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尊重市场规律淘汰落后产能[2] - 晶科能源建议严控新增产能,控制存量产出,通过前沿技术创新推动提质升级,并探索规范出口措施[3] 技术发展方向 - BC(背接触)技术作为先进产能代表供不应求,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后优质产能份额将加速提升[2] - 长期需技术驱动,如发展颗粒硅、CCZ连拉法等新技术压缩成本,为价格修复提供底层支撑[5] 市场预期 - 政策驱动供给侧出清后,产业链价格有望企稳回升[2] - 龙头企业有望通过价格修复、技术溢价、行业整合获得三重利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