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共有79只基金产品回报率超过50%,近300只基金产品回报率在30%-50%之间 [2] - 主题型、赛道型基金表现亮眼,医药主题基金和北交所基金表现尤为突出 [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C以高仓位重仓港股创新药标的成为半程冠军 [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C和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分别位居业绩排行榜第二和第三位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和华安医药生物A/C上半年回报率分别接近70%和超过66% [3] 基金经理群体特征 - 少壮派基金经理崛起,投资年限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1][2] - 上半年回报率前十的基金产品中,8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5年以下,5位在3年以下 [4] - 年轻基金经理倾向于投资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蓝海市场 [1][6] - 部分老将管理的产品表现同样出色,如平安核心优势A/C和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A/C [4] 投资策略与行为 - 年轻基金经理注重长线逻辑,积极分享投资体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1][7] - 年轻基金经理在热门机会上交易频繁,部分超额收益来自交易策略 [7] - 部分年轻基金经理采用"浪漫现实主义"策略,兼顾长线机会和风险控制 [7] 行业生态与争议 - 基金经理队伍整体年轻化趋势明显,新鲜血液为行业带来新气象 [5][6] - 年轻基金经理的业绩归因和真实能力受到质疑,部分被认为依赖平台资源 [8][9] - 行业对年轻基金经理的评价两极分化,既有肯定其独特视角,也有担忧其缺乏周期考验 [8][9] 市场环境与机会 - 创新药、新消费等主题机会成为上半年绩优基金的主要驱动力 [2][5] - 北交所市场活跃,北交所基金表现强势 [2] - 港股市场创新药标的大幅上涨,为相关基金带来显著收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