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关税对美国价格没影响?高盛给出三个原因,且维持“虽迟但到”
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的滞后性 - 特朗普政府自2月初实施的关税上调措施尚未在美国消费者价格中强烈显现,主要由于最大幅度关税4月初才生效、海关允许进口商延期支付关税、以及企业提前囤货策略[1] - 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仅上升7.2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的9个百分点增幅,主要因实施时间差、支付延期机制和企业囤货策略延缓价格传导[2] - 关税对通胀的冲击只是延迟而非消失,预计2025年底核心PCE通胀将升至3.3%,其中关税约影响1%[1] 关税成本分担机制 - 外国出口商通过降低出口价格承担约20%的关税成本,这一比例明显高于2018-2019年贸易冲突期间的近零水平[3][4] - 剩余80%的关税成本在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分摊,企业最终打算转嫁50-60%的关税成本[5][6] - 2018-2019年贸易冲突期间关税负担完全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4] 通胀传导的阶段性特征 - 关税成本向消费者的传导呈现递增趋势:实施首月几乎为0%,第二个月达到10%,第三个月达到40%[5] - 2018-2019年贸易冲突期间传导速度更快,一个月后达到50%,两个月后达到60%,三个月后超过70%[5] - 如果关税增幅在实施首月就完全传导给消费者,核心PCE价格本应上升约0.9%,但实际仅推高消费价格0.3%[5] 通胀前景预测 - 已宣布的关税措施自1月以来已使核心PCE价格上升约6个基点,剔除关税影响后当前2.7%的核心PCE同比通胀率应为2.6%[7] - 预计所有关税影响将在12月前推高核心PCE约1个百分点,使年度通胀达3.3%(扣除关税影响为2.3%)[7] - 考虑到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可能带来的关税升级风险,维持通胀预测不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