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体生成CAR-T疗法赛道升温,多家药企入局

自体生成CAR-T疗法行业动态 - 全球制药巨头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自体生成CAR-T细胞疗法开发商Capstan Therapeutics 创下2025年细胞治疗领域最高交易纪录 [1] - 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h 押注基于慢病毒载体的自体生成CAR-T疗法 [2] - 港股上市公司云顶新耀公布基于tLNP系统开发的自体生成CAR-T项目 已在人源化小鼠肿瘤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临床前验证 [1] 自体生成CAR-T疗法技术优势 - 相比传统CAR-T疗法 自体生成CAR-T为现货型产品 可实现大规模生产 患者无需进行淋巴耗竭化疗 [4] - mRNA技术可将药物开发从分子筛选转变为信息设计 利用人体自身生成药物 [4] - 行业预测显示单次治疗成本可能比目前商业化CAR-T疗法低一个数量级 [4] 自体生成CAR-T技术路线 - 目前主要形成慢病毒载体与RNA递送两大技术路线 [5] - 慢病毒载体优势在于可实现持久CAR表达 疗效可能维持数年 但靶向性不足 [5] - RNA递送采用脂质纳米颗粒等非病毒载体 安全性高 规避基因组整合风险 [5] 自体生成CAR-T技术壁垒 - 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阳离子脂质 [5] - 精准递送技术要求苛刻 需靶向脾脏及外周T细胞 避免肝脏表达CAR-T带来的安全隐患 [5] - 抗体偶联技术要求高 需保证脂质纳米颗粒抗体数量一致 突破规模化生产难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