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调研核心观点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突出,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25%,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达457.4亿元增长19.6%,工业机器人产量24.68万台占全国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3] - 产业链竞争力凸显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机器人领域涌现"七剑客"等领军企业 [3] - 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多项突破填补国内空白,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协同实训,汇川技术伺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 应用赋能成效明显智能制造场景广泛落地,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 [4][5] - 区域优势潜力巨大粤港澳协同效应显著,香港在基础算法研发澳门在特色学科方面各展所长,广东提供应用场景和量产能力,与港澳院校协作已在脑机接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成果 [5] 产业发展优势 - 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的44% [3] - 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链条格局,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3] - 人工智能领域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 [3] - 华为升腾910B算力芯片性能媲美英伟达A100 [4] - 思谋科技推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 [4] - 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1个和优秀场景99个居全国首位 [4] -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平均30分钟生产一台机器人 [5] 产业发展瓶颈 - 关键技术基础支撑不足开源生态建设自主性不够,珠三角地区算力紧缺而粤东西北利用率低 [6] - 高质量数据短缺问题突出公共数据开放程度有限 [6] - 场景应用赋能有待深化模型覆盖有限且价值挖掘浅层化,人工智能政务场景碎片化同质化严重 [6] - 机器人高端应用不足千行百业赋能渗透率低 [6] - 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面临多重障碍缺乏规模化多场景训练场 [6] - 产业协同发展深度不足区域不平衡问题凸显,粤东西北地区受人才资金影响难以承接产业辐射 [7] - 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领军人才及跨学科高端人才占比不高 [7] - 耐心资本供给不足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 [7] 政策建议 - 抓紧关键技术攻关加强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坚,开展关键零部件精准补链 [8] - 推动自主化开发生态建设加快构建AI智能体开源社区 [8] - 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开放构建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8] - 发布场景开放清单和应用落地操作指引强化应用场景供需精准对接 [8] - 强化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出台培育链主企业工作方案 [8] - 制定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等相关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 [10] - 推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标准体系尽快制定人工智能统计分类地方标准 [10]
走访多地,这场调研看到了广东AI与机器人产业的哪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