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股起舞:是谁导演这场戏

银行股市场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近一年涨幅超过35%,超越同期纳斯达克指数表现 [1] - 申万银行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达18.38%,在31个一级行业中居首,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逾14个百分点 [1] - 剔除银行板块贡献后,上证指数实际点位将从3500点回落至3356点 [1] - 青岛银行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8%,领跑A股银行板块,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涨幅超30% [2] - 工商银行股价连续创历史新高,有投资者清仓亏损42%的新能源基金后全仓工商银行,两个月收益达19.7% [2][3] 投资者行为与情绪 - 私募机构从坚守TMT板块转向追涨银行股,有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落后业绩基准超5个百分点 [3] - 上海某价值风格私募将银行股配置比例直接翻倍,称"这不是投资,是求生" [3] - 某私募自2024年下半年起以"分红再投资"策略定投四大行,代表产品累计回报率超过40%,银行股贡献超三分之一收益 [3] - 散户投资者出现"打不赢就加入"心态,在股吧热议"银伟达"等银行股投资逻辑 [2] 基本面驱动因素 - 当前约半数上市银行股息率超过3%,显著高于1年期定存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 [4] - 预计下半年LPR可能再降10至2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5至5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跌破1.50% [4] - 地产与城投债务风险通过专项债置换逐步化解,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预计已触及本轮经济周期底部水平 [4] - 监管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强化股东回报,增强了市场资金对银行股的偏爱 [4] 资金面推动力量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持股数量超过278亿股,持股市值超2600亿元,在各行业中居首 [5] - 2024年全年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的基金净流入超5000亿元,银行板块在其中占据约15.7%权重 [5] - 2025年一季度被动基金规模历史性超越主动基金,持续扩容为银行股带来活水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仍有加仓空间 [6] 市场结构与历史对比 - 当前银行股持仓结构呈现长期资金与机构共同主导的非典型抱团,险资FVOCI账户筹码锁定效应如同"混凝土基座" [6] - 银行板块市净率仍徘徊在一倍以下,多数银行股市盈率不足10倍 [7] - 险资通过FVOCI账户持有银行股的平均周期或超过5年,而前一轮抱团白酒股的机构持仓周期约为11个月 [7] - 有私募认为后续银行股"只输时间不会输钱",但短期龙头股股价波动难料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