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商银行(601398)
icon
搜索文档
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 一批银行提示业务风险
证券时报· 2025-10-13 02:36
10月以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之后,波动剧烈。近日,多家银行从风险提示、调 整投资者参与门槛等多方面入手,对贵金属业务进行动态调整。 10月10日,建设银行在官网公告称:"近期国内外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风险提升。请您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 险防范意识,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理性投资。" 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除了提示贵金属业务风险,工行还上调积存金业务的投资门槛。根据10月11日公告,工行将如意金积存业务"按金 额"积存方式的最低投资额(积存起点金额)由850元上调至1000元;按克数积存的积存起点仍为1克。 此外,工行表示,调整前已设置成功的定期积存计划将继续执行,不受影响。将持续关注贵金属市场波动情况, 适时对如意金积存业务最低投资额进行调整。 记者注意到,近期已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及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对贵金属相关业务进行调整。调 整方向覆盖提高投资门槛、调整保证金水平及涨跌停板规则,涉及业务主要为黄金积存业务与代理上海黄金交易 所贵金属交易业务两大类。 同日,工商银行网站发布关于防范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的提示称,近期影响市场不稳定的 ...
多家银行落地首批跨境债券回购交易
上海证券报· 2025-10-13 01:14
多家银行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的启动,被视为继债券通、互换通后,中国债市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新机制不 仅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高效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也为境内银行开辟了新的业务蓝海,实现双向利好。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跨境人民币回购市场将实现规模与活跃度的稳步提升,这标志着中国债市正迈向更 深层次的"规则与制度"型开放,将显著提升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吸引力。 首日即成交58亿元 近期,多家银行落地首批银行间债券市场跨境债券回购交易,以呼应日前出台的债券市场开放新举措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可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债 券现券交易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 跨境债券回购业务推出首日,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渠道及结算代理渠道进行的回购交易共达成58亿元。 根据外汇交易中心披露的数据,9月29日,新机制下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 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中信证券、兴业银行和中金 公司等回购做市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12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工 商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和中信证券等 ...
银行股的保险资金配置:有望持续提升
中泰证券· 2025-10-12 2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保险资金规模稳步增长,股票投资占比提升明显,同比增速超过债券[3] - 险资重仓股票市值中,银行股占比始终位居首位,2023年后回暖提升,2025年举牌事件中银行股占比达41.9%[3] - 政策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通过修改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上限等措施鼓励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海外经验验证此路径可行[3] - 预计2025年、2026年新增保险投资资金分别达4.3万亿元、4.8万亿元,股票投资占比将持续提升[3] - 银行股因高股息特性受险资青睐,未来持仓比例有望进一步增加,投资主线包括区域优势城农商行和高股息大型银行[48] 按目录总结 一、险资投资:规模稳步提升,股票占比增加 - 截至1H25,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同比增长17.4%至36.2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占比90.0%[6] - 股票投资增速显著提升,1H25同比增速达47.6%,超过债券增速(26.3%),占比升至8.8%[14] - 长端利率下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0年底3.17%降至2025年三季度末1.86%)是险资加大股票投资的重要原因,以缓解利差损风险[26] 二、险资重仓股票市值中,银行股占比提升 - 银行股在险资重仓市值中占比最高,1H25达47.2%,显著高于第二名公用事业(7.2%),且2023年后占比回升[29] - 2025年截至三季度末,险资举牌31次,银行股次数占比41.9%,高于2023年(0%)和2024年(10.0%)[29] 三、政策出台加大险资权益投资力度,海外经验验证此路可行 - 2023年7月后多项政策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包括优化险企考核机制、上调权益投资比例上限等[31][32] - 美国经验:1987-2020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期间,寿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从9.2%升至30.3%[33] - 日本经验:2012-2016年国债收益率下行期间,险资股票投资占比从4.5%升至6.1%[37] 四、预计2025、2026年新增保险投资资金分别为4.3万亿元、4.8万亿元 - 基于保费收入增速预测,2025E、2026E新增保险投资资金规模分别为4.3万亿、4.8万亿元[42] - 新增股票投资占比预计为22.8%,2025E、2026E股票整体投资占比将达9.3%、10.9%[42] 五、投资建议 - 银行股两条投资主线:一是区域优势城农商行(如江苏、上海、成渝等地),重点推荐江苏银行、齐鲁银行等;二是高股息大型银行,如六大行及招商、兴业等股份行[48]
78家机构入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上线
中国基金报· 2025-10-12 18:58
【导读】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 10月10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 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债券借贷市场活跃机构踊跃参与,首批参与机构共 计78家。 从具体名单来看,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的首批参与机构包括5家国有大行、7家股份行、27家城商行、1家 外资法人银行、15家农商行、1家农信社、21家证券公司和1家金融租赁公司。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是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共同提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动融券服务。融出方按 照自愿原则,完成参数设置、设定可融出债券,构成融券池。当融入方在结算日出现应付债券不足时, 通过同业拆借中心本币交易平台发起集中债券借贷指令,中央结算公司在融券池内自动完成匹配、达成 债券融通并提供担保品管理和结算服务。集中债券借贷业务面向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资管产品需 委托其资产管理人代为办理业务。 今年9月12日,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集中债券借贷业务的通知》,为提升市 场流动性、提高结算服务效率,经央行批准,中央结算公司、同业拆借中心将于2025年10月10日联合推 ...
本周聚焦:银行股中期分红阵营扩大,国有大行分红超2000亿元
国盛证券· 2025-10-12 17: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的投资评级,但基于板块观点,对银行板块持积极看法,建议关注顺周期主线和红利策略下的个股机会 [4]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股中期分红阵营显著扩大,国有大行分红总额超过2000亿元,体现了盈利稳定性和资本充足韧性,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并提升防御价值 [1][2][3] - 关税政策可能短期冲击出口,但国内扩张性政策有望加速落地以托底经济,银行板块将受益于政策催化,顺周期个股存在Alpha机会;同时,在经济修复和降息预期下,红利策略预计将持续 [4] - 顺周期策略下推荐关注基本面改善的宁波银行,红利策略下推荐江苏银行、成都银行、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另建议关注有可转债转股预期的上海银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 [4] 上市银行分红情况统计 - 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主体增多,常熟银行、民生银行、苏农银行、长沙银行、沪农商行已实施完毕分红,平安银行、上海银行、张家港行已公告待实施 [1] - 具体分红数据:常熟银行每股派息0.15元(总额4.97亿元)、民生银行每股0.136元(总额59.54亿元)、苏农银行每股0.09元(总额1.82亿元)、长沙银行每股0.2元(总额8.04亿元)、沪农商行每股0.241元(总额23.24亿元)、平安银行每股0.236元(总额45.8亿元)、上海银行每股0.3元(总额42.63亿元)、张家港行每股0.1元(总额2.44亿元) [2] - 六大行分红总额2046.5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每股0.1414元(总额503.96亿元)、建设银行每股0.1858元(总额486.05亿元)、农业银行每股0.1195元(总额418.23亿元)、中国银行每股0.1094元(总额352.5亿元)、交通银行每股0.1563元(总额138.11亿元)、邮储银行每股0.123元(总额147.72亿元) [3] - 分红比例方面,国有大行普遍维持在30%左右,部分银行如沪农商行达33.1%,上海银行为32.2%,中信银行为28.7%,民生银行为27.9% [14] 板块观点 - 顺周期主线推荐宁波银行,因其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且报表持续改善 [4] - 红利策略下推荐江苏银行、成都银行、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渝农商行,这些银行具有高分红特征 [4] - 可转债转股预期标的包括上海银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转股价格空间分别为25.47%、39.90%、39.37%、37.36% [4][48] 重点数据跟踪 - 权益市场: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26032.76亿元,环比增加4154.20亿元;两融余额2.44万亿元,较上周增0.70%;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11.30亿元,环比减少56.07亿元,10月以来同比减少322.01亿元 [8] - 利率市场:同业存单发行规模2159.70亿元,环比增1786.80亿元,余额20.05万亿元,较9月末增815.80亿元;发行利率1.62%,环比降5bp;票据利率中半年国有大行转贴平均利率0.72%,环比降18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1.84%,环比降4bp;地方政府专项债年初以来累计发行36772.24亿元,特殊再融资债累计发行19896.85亿元 [9] - 银行转债强赎空间:常银转债距强赎价空间11.62%,上银转债25.47%,浦发转债37.36%,重银转债39.37%,兴业转债39.90%,青农转债64.04%,紫银转债66.49% [48] 主要新闻与公告 - 央行9月流动性投放中短期逆回购净投放3902亿元,买断式逆回购3000亿元,MLF净投放3000亿元 [15] - 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高于各项贷款6.6个百分点 [16] - 银行公告重点:青农商行5亿股限售股解禁,可转债转股比例低;常熟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重庆银行等披露可转债转股进展,浦发银行转股金额达254.28亿元;上海银行调整转股价格至8.57元/股;苏州银行获控股股东增持3626万股 [17][18][19][22][23][24][25][28]
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21家券商参与!集中债券借贷业务上线
券商中国· 2025-10-12 16:30
业务推出概况 - 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于10月10日联合推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 [1] - 上线首日机构参与踊跃,首批参与机构共计78家,覆盖银行、券商、金融租赁公司等类型,其中券商有21家 [2] - 该业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品种,经央行批准推出 [3][4] 业务首日表现与规模 - 上线首日融券池债券规模突破1.3万亿元 [3] - 融券池债券品种涵盖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商业银行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企业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 [3] - 融券池规模前十大参与机构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北京农商行、南京银行、浙商银行、富邦华一银行 [3] 业务机制与特点 - 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是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共同提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动融券服务 [4] - 业务引入便捷的指令发起流程、科学的匹配规则、精细化的借贷费率和自动化的担保品管理机制 [3] - 业务单次借贷期限设定为最短1天、最长3天,结算时间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日9:00—17:00 [4] - 借贷费率锚定债券借贷业务历史成交费率,在剔除极端数据后计算加权平均值 [4] 业务意义与功能 - 业务有助于防范结算风险,提供高效应急融券渠道 [2] - 有助于市场功能深化,提升做市商头寸管理能力 [2] - 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大幅缩减融券交易谈判成本 [2] - 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支持投资者盘活存量及零碎债券 [2] - 中央结算公司与同业拆借中心通过前后台系统直联提升债券交易结算处理效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3] 参与机构情况 - 首批78家参与机构名单公布,包括多家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及证券公司 [5][6][7][8] - 申万宏源证券在业务上线首日完成交易落地,成为首批市场参与者之一 [2]
湖南省政府在北京与中国工商银行举行工作会谈
格隆汇APP· 2025-10-12 13:58
格隆汇10月12日|据湖南日报,湖南省政府11日在北京与中国工商银行举行工作会谈。湖南省副省长王 俊寿,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林出席。廖林表示,湖南高质量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和雄厚基 础,工商银行将围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双方战略合作走深走 实,加大对湖南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对外贸易、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好"两重""两 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以领军银行姿态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为湖南高质量发 展提供强劲金融动能。 ...
多家银行违规被罚,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被罚1150万元
观察者网· 2025-10-12 10:17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10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3张罚单,多家银行、 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因不同违规问题受到处罚。 | 序号 | 当事人名称 | 主要违法违规行为 | 行政处罚内容 对机构罚款1150万 | 作出决定 机关 | | --- | --- | --- | --- | --- | | | | | 元:对周杰终身禁止从 事银行业工作;对陈敬 东、杨大鹏、郑铁军、 余瑛给予警告并处10 | | | | 中国工商银行 | 贷款业务、保函业 务三查违规:超越 | 万元罚款,对谢娜给予 | 深圳金融 | | 1 | 深圳市分行及 | | 警告并处5万元罚款; | | | | | 授权办理业务;未 | | 监管局 | | | 相关责任人 | 执行实货实付 | 对方晓伟、傅兴、黄天 | | | | | | 德、彭晓璇、麦勇昌、 | | | | | | 杨多平、陶巍、张弛、 | | | | | | 罗予才、蔡毓磊、李峻 | | | | | | 宇、刘玲、冯光华给予 | | | | | | 警告。 | | 国家金融 监管总局网站截图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对三家机构开出罚单。其中,因虚构 ...
多家银行公告提示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
新浪财经· 2025-10-12 08:35
10月以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40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年内涨幅超53%。近期,建设银行、工 商银行等银行在官网发布贵金属业务风险提示公告,向客户提示注意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应合理控制 仓位,理性开展投资。除了贵金属业务,在代销公募基金业务方面,由于近期股市整体波动上行,多家 银行也在近期上调代销基金产品的风险评级,这也是商业银行按照监管要求,对代销的资管产品及时调 整风险评级。(券商中国) ...
2025年H1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12 08:06
手机银行APP丨监测报告 核心摘要: 在国家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与金融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手机银行APP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用户、优化体验、 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载体。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与用户行为的深度变迁,银行业从早期的渠道迁移迈入 智能化、场景化、普惠化的新阶段。AI技术的深度融合、精细化运营策略的落地以及用户需求的多元化,正 重塑手机银行APP的市场格局与价值内涵。 手机 银行 APP 用户粘性明显下滑,银行亟需精细化经营 从用户行为角度, 2023 年至 2025 年间我国手机银行 APP 用户粘性明显下滑,用户单机单日有效 使用时间从 4.93 分钟 跌至 2.70 分钟 ,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 4.54 次降至 2 .86 次。 这表明手机 银 行 APP 作为银行用户触达和互动的核心 渠道的吸引力 正在 减弱,传统的银行 APP 功能和服务模 式已难以维持用户的高频次、长时间 使用。而这现状是银行 APP 功能同质化严重、金融服务嵌入 第三方场景、银行 APP 操作体验不佳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 面对存量竞争市场与日益下滑 的用户粘性, 银行要实现有效"突围",关键 在于精细 化 运营。 精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