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澳环保巨亏3.67亿背后:信披黑洞与95亿在建工程危局
财务危机与监管问题 - 公司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4.4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52.23%至12.74亿元,净利润亏损扩大至3.67亿元,综合毛利率跌至-0.23% [1][2] - 负债率飙升至80.45%,短期借款14.05亿元,一年内到期债务3.13亿元,账面现金仅剩2.3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62,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1][2] - 监管层多次质疑财务真实性,2024年8月因"在建工程延迟转固"问题收到警示函,追溯调整后2022-2023年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2] - 2019-2020年曾虚增营收超5亿元被罚百万元,2025年6月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再度被证监会立案,五年内两次立案反映内控系统性失效 [2] 战略转型与资金链矛盾 - 公司在现金流濒临断裂之际逆势加码95.58亿元在建工程(同比激增79%),其中连云港50万吨生物航煤(SAF)项目耗资超50亿元 [3] - 2024年引入英国石油(BP)子公司增资3.53亿元,但SAF业务短期难解困局,2025年一季度项目转固导致折旧激增,叠加研发费用暴涨31%,单季再亏4700万元 [3] - 实控人沈健2024年8月推动向自身定增募资3.67亿元(完成后持股将升至51.23%),但同期其控股公司质押股票比例高达29.03%,资金去向存疑 [3] 行业与市场风险 - 生物航煤(SAF)行业产能过剩率达30%,公司却将生存希望寄托于尚未验证的千亿级市场,战略选择与行业现状存在尖锐矛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