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盛医药啃下“硬骨头”,百亿Bcl-2药物市场格局生变

药物研发突破 - 亚盛医药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生妥®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原创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 [2] - 该药物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 [2] - Bcl-2是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许多恶性血液肿瘤特别是CLL/SLL中过度表达,是癌细胞逃避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2] 研发难度与挑战 - Bcl-2靶点的成药性难度极高,其作用机制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靶点结合界面较大,难以设计小分子去抑制并发挥阻断作用 [3] - Bcl-2靶点位于线粒体上,药物需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后再通过线粒体双膜,才能作用于该靶点,进一步加大了成药难度 [3] - 临床普遍认为Bcl-2靶点难以成药,过去20年中大型制药公司曾尝试但未成功,诺华公司曾两次购买Bcl-2分子药物但至今仍未成功 [4] 市场竞争格局 - 艾伯维的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于2016年获FDA批准上市,2024年销售额达到26亿美元,预计今年会超过30亿美元,峰值销售额有望在2026年达到60亿美元 [4] - 目前在研的Bcl-2抑制剂近50余种,大多数公司布局在血液瘤领域,联合用药是未来主要研发方向 [5] - 亚盛医药的利生妥®还在推进四项全球III期研究,其中两项跟CLL/SLL相关,分别为联合BTK抑制剂治疗经治和治疗初治CLL/SLL [5] 临床数据表现 - 在2024年的ASH年会上,亚盛医药展示了利生妥联合BTK抑制剂阿卡替尼治疗初治(TN)、复发/难治性(R/R)CLL/SLL患者的研究数据 [5] - 在既往接受过维奈克拉治疗的患者中,ORR为85.7%;在既往接受过维奈克拉但未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ORR为100%;在既往接受过维奈克拉和BT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ORR为66.7% [5] 市场前景与规模 - 全球靶向细胞凋亡治疗市场预计2023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4%,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20亿美元 [6] - Bcl-2蛋白作为细胞凋亡领域最重要的靶点之一,该靶点的成药性已被验证,联合用药拓宽了Bcl-2抑制剂的使用场景,未来市场空间有望逐步打开 [6] 商业化布局 - 亚盛医药计划在中国独立推进利生妥®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挖掘该药物的更多适应症潜力 [7] - 公司期望在2027年实现整体盈利并达到收支平衡,中金公司已将亚盛目标价上调27.5%至88港币 [8]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继亚盛医药之后,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中国药企的Bcl-2抑制剂也紧随其后,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抗癌药新生态正在形成 [9] - 在曾被跨国巨头垄断的高难度靶点领域,中国药企不再满足于跟随,而是开始定义新一代治疗标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