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顺丰CMO闪电调任背后,是快递帝国的信任危机?
顺丰控股顺丰控股(SZ:002352) 36氪·2025-07-18 12:09

人事变动 - 顺丰CMO徐本松因"重大异常事件"被降级调离 新任CMO由原CIO耿艳坤接任 公司回应称属于正常调岗 但任职仅一年多的突然调动引发外界猜测[1] 合作终止事件 - 香港顺丰确认于6月30日终止与拼多多合作 分歧主要在于跨境运费分担问题 拼多多希望顺丰承担更多 而顺丰要求平台支付更高中转费用[2][3] - 该变动将影响顺丰在香港地区的业务量与收入 中国大陆业务虽暂未调整 但市场猜测拼多多可能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极兔等竞争对手[3] 运费争议事件 - "荔枝运费"事件引发舆论争议 顺丰因基础运费高且加收保鲜费遭果农质疑 被指收费标准明显高于同行同等服务[5] - 此前"寄丢5万手镯仅赔675元"事件同样损害品牌形象 凸显高价与服务不匹配的问题[6] 品牌信任危机 - 黑猫投诉平台涉及顺丰的投诉超14万条 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集中反映丢件 延误 暴力分拣等问题[7][8] - 典型案例包括毕业证丢失理赔无果 全新手机运输破损索赔未解决等 显示售后服务流程失效[8][10] 外包成本结构 - 人力外包成本从2020年54745亿元增至2024年97445亿元 运力外包成本从27194亿元增至39197亿元 显示外包规模持续扩大[11][12] - 外包人员权益问题频发 无福利 超负荷工作导致服务质量下滑 甚至出现偷件转售二手平台等极端案例[12][13] 行业竞争压力 - 京东物流凭借供应链优势扩张 极兔以低价策略搅动市场 迫使顺丰陷入"以价换量"战略失焦[13] - 公司核心问题在于牺牲"高价高服务"承诺 导致品牌护城河崩塌 消费者对高价服务的认同度下降[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