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卓航科: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2025年7月修订)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内部审计制度旨在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确保管理层行为合法合规,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运营效率[1] - 内部审计定义为内审部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财务信息真实性及经营活动效果的评价活动[2] - 内部控制目标由董事会、高管及其他人员共同实现,需结合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健全制度[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制定披露其工作细则[6] - 内审部作为审计委员会的执行机构,独立运作且不得与财务部门合并,直接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汇报[7][10] - 内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提名任免,人员配置需符合公司规模和业务特点[8][9] 审计职责与权限 - 内审部需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财务数据合法性及完整性,包括财务报告、业绩预告等关键信息[13] - 审计范围覆盖全业务流程,如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资金管理等,可根据行业特点调整[16] - 内审部有权调阅文件、现场核查、封存资料,并提出奖惩建议[20] 审计实施与监督 - 每年至少提交一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说明审查范围、结论及改进建议[21] - 每半年检查重大事项如关联交易、对外投资等实施情况,并提交报告[22] - 发现内控缺陷需督促整改并跟踪落实,重大风险需立即上报[23][24] 信息披露与档案管理 - 内审部需监督信息披露制度的执行,确保流程合规并落实保密责任[25] - 审计档案保存不少于10年,查阅需经批准[17][19] - 年度报告需同步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26][27] 奖惩机制 - 对审计贡献突出者给予表扬奖励,对渎职或泄密人员追究责任直至解聘[29][30] - 被审计单位妨碍工作的,董事会可处分相关责任人[31] 制度适用范围与修订 - 制度适用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未尽事宜按证监会及交易所规定执行[32][33] - 董事会负责解释制度,自决议通过日起生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