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亏损与改革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8.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4年同期归母净利润2.8亿元,扣非净利润0.3亿元)[1][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32%至174.7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1.15%至5.72亿元[6] - 亏损主因包括关闭227家低效门店产生的赔偿及资产报废成本,以及供应链重构和商品汰换的短期影响[4][5] 门店调整战略 - 2024年关闭232家门店(占总数的23%),2025年上半年再关闭227家,未来门店总数或缩减至450家以内[4] - 单店调改投入500万至800万元,全国已有137家门店完成调改,计划第三季度日均新增1家调改店,9月底目标达208家[5] - 调改后门店商品结构对标胖东来达80%,巩义豪布斯卡店为例,38天闭店调改后客单价提升[5][13] 供应链改革措施 - 推行"去中间化"裸价策略,要求品牌方对标经销商底价供货,聚焦200家核心供应商和100个亿元级单品[7] - 生鲜直采通过"永辉农场"认证将损耗率从8%降至3.5%,实施"468小时折扣"机制提升周转效率[8] - 2024年研发120款自有品牌商品,生鲜自配送和肉禽自营优化成本结构[8] 竞争环境与挑战 - 硬折扣品牌(奥乐齐、盒马NB)和互联网企业(美团、京东)以低价模式冲击市场,新兴品牌(鲜风生活、淘小胖)争夺年轻客群[12][13] - 山姆、Costco等以高体验和会员黏性锁定中产,永辉需在供应链和选品上直接竞争[18] - 线上营收占比21.7%但同比下滑9.3%,自营APP活跃度不足,覆盖门店数因闭店缩减至959家[9] 转型风险与时间窗口 - 四年累计亏损超94亿元,2025年上半年扣非亏损8.3亿元,现金流承压[16] - 胖东来调改门店销售数据首月增长13.9倍但三个月后衰减至6-8倍,新鲜感红利周期短[17] - 需在12-18个月内实现100家高坪效调改店验证,非生鲜品类毛利率提升至30%以上,否则面临再融资困难[18][19] 组织与资本变动 - 创始人张轩松让渡主导权,京东系高管出局,名创优品系团队接管运营[16] - 京东清仓持股,股价低位徘徊,市净率8倍、市盈率-32倍反映资本市场悲观预期[16][18] - 改革被定性为"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赌,退路已基本切断[16][20]
8.3亿亏损背后,永辉豪赌激进转型能否破局?丨大象财富